A16: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寒假,孩子和父母
共读 收获 成长
六悦 仁吉
  为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工种!寒假来了,如何让孩子在假期里放松和学习两不误,是一个亲子话题,也是很多家长眼下的心头大事。还是那句话:开卷有益。本刊遴选若干书籍,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看,希望在短暂的寒假里,大家都有收获!

  《聪明的妈妈像傻瓜》:一本帮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书

  “傻”不是智商有限,而是爱子有方。“傻”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张弛有度。

  孩子终将独立生活,母亲的责任是当好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聪明人太多,竞争太激烈,孩子们往往无所适从。如此,做个傻瓜妈妈,也许更好。

  我认为理想的母子关系是舒服,舒服是不难堪,他不想说的我不提、不追问……

  以上“金句”来自袁梅,《聪明的妈妈像傻瓜》一书的作者。身为制作人,她以“傻瓜”妈妈的身份,在书中公开自己与儿子18年来共同度过的成长故事,从幽默的字里行间,更多讲述的不是妈妈如何教导孩子,而是孩子如何教导妈妈。

  在“傻瓜”妈妈“老梅”的陪伴下,儿子王尔清六岁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七岁自学作曲,后师从著名作曲家王宁和秦文琛,曾举办个人专场交响音乐会,目前就读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1月23日晚,在波士顿的音乐会,王尔清作曲兼指挥。从北京来上海参加公益讲座的袁梅看到现场照片,开心赞叹:真帅呀!

  这一对母子,被朋友们羡慕,成为“别人家的妈妈”“别人家的孩子”。

  青春期可以不叛逆

  谈及出书的缘起,袁梅说,“儿子18岁时,我想把我们这么多年相互关心、相互学习的经历和感悟写出来,做个总结,出一本书,作为给他的18岁成人礼。另一方面,身边的朋友经常和我探讨育儿经验,大家鼓励我早点写出来。”

  袁梅坦言儿子王尔清没有明显的青春期叛逆。她曾经就此问过儿子,王尔清说:“从小到大,你都让我自己选择,我逆什么反?”袁梅说:“选择权和决定权在儿子手里,他从小到大不缺权力。除了他2岁时上幼儿园是我选的,后来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他自己选择,他决定,他承担结果。当然,之前我会尽量多地提供可能性。”

  孩子最需要平等和尊重

  袁梅认为,孩子最需要平等和尊重。在家里,大到买房,小到沙发摆放、一幅画挂哪,她都与儿子讨论。她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把他当孩子来看,一直叫他王尔清;他叫我袁老梅。他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家长要相信,有时孩子的选择比我们更周全。”

  “见过笨的,没见过这么笨的。”袁梅说这是儿子打趣她的口头禅,她不认为这是对妈妈的不尊敬。她说:“刚当妈妈时,我认为自己一定要强大。当他开始说话时,我就改变了想法。孩子成长比我们快,我不如示弱,和他一起学习。小的时候他问我,后来变成我问他多,他说:袁老梅,你都成十万个为什么了。他成长的过程,我们相互学习,而且,我越来越认为自己很多方面不如他。”

  妈妈不妨常反省能认错多赞赏

  袁梅是一个不断反省的妈妈,她在给儿子的信里坦然分享人生的懊恼、遗憾;她当着孩子的面大声说出“我错了”;她不刻意隐藏自己的脆弱,让孩子学会理解和宽容。她说:“我们的知识面可能比孩子窄,那就承认。比如他学音乐,我不如他懂,就当观众,为他鼓掌。以前我给他推荐书,现在他给我推荐。我们看书方式不一样,我看书不系统,他看书成体系,这样读书可以研究得透彻。”

  对于儿子王尔清,袁梅连续说了两遍:特别服气,心服口服!从他身上学到很多,比如思维方式,比如看世界的眼光。

  父母不要当孩子的天花板

  袁梅说,对孩子最基本的爱是信任,要相信孩子的品格和智商。限制孩子,他们就不能走很远。他们的视野和我们大不一样,有不同的看法,为什么不用来打开彼此的思路?

  对于和儿子的关系,袁梅总结:“更多是朋友、亲人和老师。我们相互关心,以前我在生活上帮助他更多些,现在思想上他是我老师!”

  袁梅希望和儿子保持舒服的关系。如何定位“舒服”?答:不难堪。“他不愿意提的我不提、不追问。比如,交女朋友,我不干预,但是事先会把教养、规则告诉他。”

  让孩子独立成长的81种教养智慧

  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孩子早恋,怎么办?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问题千奇百怪,每一道都考验着妈妈。

  袁梅在书中给年轻妈妈分享了81种教养智慧。首先,做好妈妈的功课。袁梅生孩子之前,对自己提出十个问题,想明白了,再决定生孩子。其次,孩子的才能体现在方方面面,不要跟别人家的孩子较劲。其三,现在的妈妈普遍焦虑,主要来自比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家庭中父亲的缺位,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越位。

  平常心,放手,相信孩子,提醒也要讲究方法。这或许是聪明妈妈的精髓心得吧。 六悦

  《给孩子的音乐》:一份给大小朋友的乐单

  很多妈妈在胎教的时候就很注重音乐的陪伴了,但当孩子来到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一天天长大后,妈妈爸爸们反而开始困惑,孩子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呢?

  《给孩子的音乐》就为大小朋友提供了一份高水平的乐单,将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人文素质、情感教育的关键词作为纲领篇目,包括童真、游戏、动物、自然、童话、神话、英雄等十六个主题,不同年龄的孩子会对这十六个主题的音乐有不同的体悟和感动。

  这本书是古典音乐推广者、音乐评论家、鉴赏家、学者刘雪枫为孩子们挑选的音乐聆听曲库。全书遴选音乐的历史跨度以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代为开端,由古典主义、浪漫乐派、民族乐派进入印象派和现代主义,涉及作曲家115位,作品320首,对选入的曲目进行了必要的背景介绍和言简意赅的导赏解说。

  《快乐的小蜡笔》:一个励志而浪漫的童话

  这是上海儿童文学作家,人称“魔法阿姨”的张弘与英国“神笔”画家艾伦·德拉蒙德联袂创作的国际品质的绘本。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儿童文学点灯人梅子涵、中国首位入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的艺术家熊亮联合诚挚推荐。这是“魔法阿姨”张弘专门为4至9岁小朋友们创作的。

  童话发生在卢森堡大峡谷旁一家温暖的小饭馆,来自四方的游客,用蜡笔画“点菜”,画出自己喜欢的菜单。五颜六色的小蜡笔各展身手,唯独蓝色的小蜡笔从未被选用。这是为什么呢?绘本将文字的节奏韵律,与飘逸的欧洲画风完美结合,道出“每种颜色,都能画出自己的故事”,励志而又浪漫的结尾给孩子带来惊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原创绘本还邀请孩子们参与创作,书中的蜡笔画均出自孩子之手,文末特地留白,激励更多的小读者,读完拿起画笔,展示独一无二的自己。

  《孟子的理想国》:一条进入经典的独特路径

  作者围绕贯穿《孟子》全书的核心思想——“仁义”,从文本出发,结合历史与现实作出了富有个性的阐释。作者注意博采众长,汲取多家智慧,但面对权威不盲从,独立思考,其中一些见解颇有新意。

  作者对《孟子》十四卷360章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解读,每一卷提炼出中心内容,每一章或几章列出小标题,尽可能地将每一卷的内容系统化、逻辑化,理出一条进入经典《孟子》的独特路径,具有“文本解读范例、经典阅读向导”的价值。

  这本书有个副标题:一位普通教师的孟子阅读笔记。作者何伟俊是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员,阅读爱好者,热心于推动全市师生阅读。其专著《论语里住着的孔子》被评为中国教育报2015年教师喜欢的100本书之一。

  《多说与少说》:一本提高语文素养的大师之作

  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名称是从一九四九年下半年用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

  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一直以来,对语文教育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纵观叶圣陶的教育理论,就能看出他的教育思路:养成阅读习惯、训练写作技巧、培植欣赏能力。同时他强调“教学方法”,认为教并不是老师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学以致用,才能受用一辈子。这是“授之以渔”的具体贯彻,而且是“方法和态度”兼而有之的。

  《多说与少说》是一本提高语文素养的书,书中内容皆从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的文章中所选,摒弃了一些时代性不强的文章,保留了语文学习的精华。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部分选用的文章视情况也有所删减。

  《多说与少说》原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此处用作书名,是因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该有所详略。而这种详略得当的能力,无论是在语文学习还是行世立人上,都能有所助益。

  这本小书好比一个锁钥,开启语文的宝藏。借助它向善读善思方向上努力,也收获一些方法,做到学习方法上的一种互通。

  《生命的季节》:一本图文并茂的自然笔记

  本书为著名作家黑鹤历时一年创作而成的一部自然笔记,全书以24个节气分章,自立春写至大寒,以细腻从容之笔,精准观摹复现自然之变。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光阴在一寸一厘循环,作者以两头牧羊犬的成长作为前景,并以满含情感的镜头记录下他们以及24节气自然进程的自然盛衰、生长变迁,谱就出一曲别具声色的生命二重奏。

  春雨惊春,夏满芒夏,秋处露秋,冬雪雪冬……播种与收获,汗水与劳顿,作者仿佛已然听见沿袭千年古老历法背后清晰的足音;匆忙或悠游,急切或从容,作者恍如来自季节深处原生大地,并写下这一行行纯美文字,与读者一起分享四季之美,与读者一起重归自然,重寻本真。     仁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4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大虹桥专刊
   第A26版:大虹桥
   第A27版:大虹桥
   第A28版:大虹桥
寒假,孩子和父母 共读 收获 成长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A16寒假,孩子和父母
共读 收获 成长
2018-01-28 2 2018年01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