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践行,一个生态安全、绿色发展的美好家园正在加快形成。新虹街道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域,地处上海市西大门,是长三角地区的咽喉所在,辖区内高档办公楼、大型购物商场、宜居住宅小区林立。
为顺应虹桥商务区国际化发展,更为使区域内百姓能够尽情享受绿地、清水和整洁优美的环境,新虹街道一直致力推进区域内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多年治理,如今区域内已成功打造了虹桥枢纽地区的水景观、水文化;四大绿地功能也得到了完善和提升;城中村改造也获得了巨大成效,成功实现了虹桥商务区“产城融合发展、环境生态文明”的世界一流商务区框架。
水文章
推进河长制 致力“河长治”
“河长制”是指由各级党政一把手担任“河长”,负责辖区河湖保护管理和污染治理。
新虹街道辖区内共有河道25条段(含区级河道2条)。为细化区域水务工作,2017年5月,新虹街道制定了“河长”名单并制定了“河长制”实施方案,河长公示牌完成26块。
随着“河长制”在新虹街道的深入落实,“城市网络化管理”中的水务工作也得到了“前端自治+后端公治”的实现,河道保洁、设施损坏、违法排污、擅自填河、违章搭建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改善。“河长制”为新虹街道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夯实了基础,平日做好水污染防治和水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河湖水面率,加强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考核力量。今年将继续积极推进河长巡河工作开展,通过对街道河道情况的全面排查,排摸河道存在的各类风险,制定出符合街道实际的“一河一策”,为河道整治及景观提升明确长远计划。
“水清、岸绿、河畅、生态”成效初现
在河长制的推进下,新虹街道区域内25条河道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其中作为区级镇管的小涞港河道整治成为了治理中的一大亮点。
小涞港河道位于新虹街道最西侧,是青浦区与闵行区的界河。该段河道常年来淤积严重,两岸杂草丛生,水质恶化达到劣V类(我国地面水分类中属最劣质的一类),严重影响地区防汛排涝安全。上海市水利处十余年前就有综合整治的设想,但由于河道涉及到闵行区大量的征地动迁,实施难度大。
2015年,新虹街道为提升地区水环境面貌,主动向市水利处、闵行区水务局、青浦区水务局提出了综合整治的申请,得到了以上部门的高度肯定。
2016年初,凭借闵行区“五违四必”拆除违章建筑的东风,新虹水务站全面完成小涞港新虹区域内3.2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拆除、销项工作。同时,该处建有小涞港天主堂钟楼,是闵行区文物保护点,于徐家汇双子塔教堂同时期。之前隐没在违章建筑当中,未引起相关重视,此次依托河道整治的拆违东风,清查后发现其历史价值,现由市教会投资近200万元修旧如旧,计划成为虹桥商务区内休憩场所。
此外,经过整治,另有南虹港观机长廊、华翔绿地水上运动基地、北横泾航华段等均成功建成景观河道,供当地居民游玩观赏。
智能化系统筑起防汛屏障
2017年,在街道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水务站已实施完成了虹桥枢纽防汛监控系统建设。整个系统建设运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工业控制、WEB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建成了科学、高效的虹桥枢纽指挥调度和防汛决策信息系统,并能够通过4G无线网络实现对辖区范围内各泵站运行情况、现场视频的远程控制。今年,水务站将进一步促进虹桥枢纽地区防汛业务管理由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转变,为新虹街道防汛指挥部各项防汛指挥、调度、决策业务的开展提供完备的数据支持,进一步提升虹桥交通枢纽防汛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绿文章
四大绿地提升 同时突出主题
新虹街道一直非常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为顺应大虹桥发展的需求,从2016年1月起,政府投资约500余万元对区域内华翔、云霞、天麓、迎宾等四块绿地的使用安全性、舒适性进行初步提升。在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的协调主导下,今年已将四大绿地纳入了进一步提升环境,尤其突出主题的计划,目前已经初步制定了方案,将抓紧推进启动。使四块绿地能切实服务于民,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和经济效益,匹配和提升大虹桥发展的城市形象。
其中,华翔绿地由于移交条件较好(水电均接通),2016年9月6日,华翔绿地与市里的14座新建公园(绿地)一起纳入城市公园名录,并按照社区公园标准进行管理。华翔绿地公园是以“水”为主题打造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滨水绿地。新虹街道充分利用华翔绿地公园特点和优势,进行了各种宣传和公益活动,如举办闵行区第36届“爱鸟周”活动、“新虹端午集”活动、“读书阅闵、岸柳成行”活动、清洁家园,健康闵行”宣传活动等等大型公益活动。此外,华翔绿地公园在2017年多次接待区老干部团队来公园参观并积极配合商务区内企业单位举办一系列的大型公益活动,得到了诸多好评。
改扩建华漕公园 优化区域绿化配套
2016年9月初,新虹街道完成了华漕公园改造提升工程。位于闵行区华美路5号,占地约30450平方米,属区域内的一个休闲景点。新虹街道除了提升华漕公园服务设施品质,适当增加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外,还完善了与市民游客关系密切的厕所、标识标牌、分类垃圾箱、园椅园凳等服务设施,优化公园植物配置,实现了游人量统计自动化及气象等信息的实时发布等。整体功能布局体现历史、当代、艺术、文化、生态、活力的多元化特色,形成具有多功能复合的新型现代化公园。充分满足了公园周边居民的生活休闲需求。
大修华美地区道路
整治整修区域“五违”
新虹街道华美地区的六条道路原属于老华漕镇镇级道路。大修前的华美六条道路存在路面损坏、道路狭窄、机非混行、路灯线路杂乱等问题,亟需实施道路大修工程。2016年底街道投资500余万元对六条道路完成了大修,大修过后的六条道路使华美地区道路现状焕然一新,充分满足了老百姓的出行需求。
2017年初,新虹街道结合当前老华漕地区环境卫生“脏、乱、差”,对区域内十个标段的围墙进行“五违”整治和整修。主要针对建筑物外立面进行改善,店招店牌、居民区围墙等进行翻新、规范、整修以及增设道路景观灯光、公共绿化的补种和提升创全氛围的元素。从而推动老华漕地区环境面貌改善和提升。
城中村改造
加快城市化进程 实现城乡化融合
2014年10月份红星村列入上海市城中村改造试点,地块占地面积约250亩,从启动动迁开始,新虹街道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57户企业和84户居民的动迁签约工作。另外2016年3月启动范巷村、光华村王更浪、虹光村何家塘等地块项目,涉及总面积210亩,仅用一天时间就基本完成了59户居民的动迁签约工作。2017年10月启动新家弄水系和绿化项目动迁工作,涉及面积444亩,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41户居民的动迁签约工作。
新虹街道先后完成了近900亩土地的动迁腾地工作,惠及农户384户,有效改善了新虹的城市面貌,加快了新虹的城市化进程。
未来红星村区域将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生态低碳型居住社区,预计将容纳1500余户居民。而位于红星村北面的新家弄区域将构建一个大型的湿地公园,集绿化水系于一体,占地面积达到470亩,它不仅具备景观功能,还能为新虹和商务区营造一张庞大的防汛保护网。再加上范巷村的绿地项目建设,整个华翔路周边已经形成了一片风景带,有力提升了会展中心和核心区门户地带的景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