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原天蟾舞台)始建于1925年,观众席分设四层,共有座位3917个,曾是当时上海新式剧场之最,梨园素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1994年,天蟾舞台改建落成,更名为天蟾逸夫舞台,此次的大修也是1994年改建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逸夫舞台负责人表示,此次大修,舞台和观众席的结构不会变化,但将大幅提升观众的观演体验与演出院团的表演体验。灯光、音响设备、空调通风设备等都将更新。原本局促的后台化妆间也将进行扩建,逸夫舞台的后台空间有限,对于新编戏曲大戏动辄百余人的团队来讲实在有些太小了。此外,观众席将增加无障碍设施,而一直为观众诟病的厕所排长队情况在大修后也将有明显改善。
上海的演出市场这几年越来越繁荣,剧场档期排得满满的,大都在满负荷甚至于超负荷运营。逸夫舞台一年的演出场次基本在300场左右,加上各剧组要装台、拆台,剧场几乎没有休整的时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剧场大修前已“服役”17年,而上海马戏城的大剧场自2005年“时空之旅”首演以来几乎是“年中无休”,剧场大修前几年就已开始酝酿了。逸夫舞台负责人告诉记者,舞台设备的使用期限一般在十年左右,超过十年就会出现各种隐患。而另一方面,这几年舞美技术的革新也使得一些剧场的舞台不再能满足对舞台要求较高的演出的需求,比如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对舞台就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剧场的升级换代在所难免。
逸夫舞台大修期间上哪儿去看戏?剧场方面给出了“停场不停业”的说法,部分演出“平移”至上海京剧院的周信芳戏剧空间,此外,逸夫舞台周边一批原来曾经的“京剧剧场”也将再度响起京韵京腔。人民大舞台、共舞台、中国大戏院等都曾是著名的戏曲演出场所,逸夫大修期间,部分演出将转移到这些剧场。无独有偶,上海马戏城大修期间演出也不会中断,而是“平移”至去年夏天曾在浦东试搭建的“移动城堡”——上海马戏团流动剧场。目前流动剧场的选址尚未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观剧感受不会比上海马戏城差。
明年,第12届中国艺术节将在上海举办,从某种程度来说来,这一轮剧场整修热也是在为中国艺术节做硬件上的准备,对于全国的优秀舞台作品,上海正扫榻以待。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