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用,你也别想用
当年,以色列特工一度很难在阿拉伯国家渗透,只好把注意力放在技术侦察上,敌国军用通信线路成了主要工作对象。线路窃听是最理想的侦察手段,但初生的以色列情报机构缺乏足够的技术与人力资源,窃听工作长期停滞不前,一名以色列军事情报局(艾曼)特工曾恨恨地说:“我不能用,你也别想用!”
1956年10月,中东爆发苏伊士运河战争,以军侵略埃及西奈半岛,而拿下米特拉山口是胜负的关键。面对坚固的埃军阵地,以军没有强攻,而是先派四架P-51D“野马”战斗机围绕埃军阵地高速低飞,用螺旋桨和机翼将埃军各阵地与开罗总部联系的电话线路全部割断,令埃军指挥体系陷于瘫痪。接下来,以军第202伞兵旅只用500余人就轻取山口,可谓兵不血刃。
“从未存在的部队”
20世纪60年代起,以色列空军承担大量秘密渗透任务,用直升机将侦察或特战小组送入埃及、约旦或叙利亚境内。直升机组不知道机舱里的“神秘人”是什么身份,也不知道他们要执行什么任务,只知道任务代号,比如1963年的“开拓者行动”、1964年的“食蜂者行动”……1964年之后,此类任务的密级开始下降,以空军得知要运送的战友来自总参侦察营(米特卡尔),以色列官方关于该营的表态是——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支部队都不存在!但以空军仍不清楚的是,这些人深入敌后要干嘛?
1964年初,叙军在戈兰高地俘虏五名据称隶属以军哥兰尼旅的士兵,但他们真实身份是以军总参侦察营的技术军官。以军后来被迫确认,这些人当时正在“为安装在叙军电话线上的窃听设备换电池”。媒体评论,“很显然,这种监听已持续很长时间了”。至此,总参侦察营的秘密行动内容才为外界知晓。
30分钟就掌握敌情
1965年,以色列就为即将爆发的中东战争做准备。12月1日,根据艾曼的要求,以军总参侦察营少校埃利泽·科恩率行动小组分乘三架S-58直升机渗透到埃及西奈半岛,实施了规模最大的一次窃听行动,代号“卡察尔”。档案记载,“卡察尔行动”的核心还是窃听埃军电话线,参与行动的以军携带了“特殊装备”,包括窃听器材、录音和无线发射装置及电力系统等。
库珀介绍,基于从埃及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军用通信线路上搞到的情报,以军总参谋部能在30分钟内对阿拉伯国家军队的动向作出反应,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对埃及空军轰炸机的打击。1967年6月5日,埃及空军飞行员穆巴拉克(后来当上总统)通过无线电向总部报告,称自己率领的图-16轰炸机编队降落在阿斯旺机场。45分钟后,十几架从高速公路上起飞的以色列幻影IIIC战机飞临阿斯旺,将大批航弹倾泻在机场上,同时用火箭弹和航炮扫射停机坪,六架图-16还没发挥威力就灰飞烟灭了。这一天结束时,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的空军被全部消灭,以色列轻松锁定胜局。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以色列情报部门针对阿拉伯军队持久的电话窃听,”库珀表示,“通过窃听得来的情报,令以军对敌人部署情况的了解程度远比想象的深入得多。” 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