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发表在29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卷》上,论文第一作者、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学助理教授穆谢克说,研究对象们并非失眠,而是睡眠断断续续,“夜里连续睡8个小时和白天零星地打8个小时盹是非常不同的”。
研究团队另一篇论文表明,生理节律混乱也加速小鼠脑部出现淀粉样蛋白,后者被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
此前研究认为,淀粉样蛋白水平随昼夜起伏,睡眠时水平会降低。新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还未出现记忆丧失症状时,生理节律行为表现得更加破碎化,大脑中出现淀粉样蛋白的可能性更大。
研究人员说,究竟是生理节律紊乱让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还是阿尔茨海默病引发的大脑病变让生理节律紊乱,目前无法给出答案,但至少生理节律紊乱可以作为提早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学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