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3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把投诉牢骚变成决策资源
纪玉
  纪玉

  几年前,一位市民在工作日到居委会办急事,没想到居委会空无一人,邻居们也说经常找不到居委会干部。这位市民挺生气,就给“市委领导信箱”写信反映。信发出的当天,市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处就给他打去电话,提出一个请求:能不能做一个调查,找一找原因?这位市民再次走进居委会,发现许多居委会负担过重,居委会干部为应付各类会议、检查疲于奔命。于是,他写了一份为居委会减负的建议,很快受到领导的重视和批示。

  今天的《人民日报》报道了上海推行多年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这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市民的一声抱怨、一句牢骚,很多时候并不只是个人情绪的表达,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工作的瑕疵和短板。对于群众的意见建议,包括投诉和牢骚,都积极地听取、征集,认真地梳理、分析,就能成为政府决策的宝贵资源和有益参考。如果听不进群众意见,或是面对着群众意见毫无头绪、无从着手,政府工作就难免不接地气、脱离群众。

  民情民意中蕴含着民智民慧,关键是如何引导、挖掘。不久前,100个优秀人民建议、9名优秀建议人受到表彰,从这些“金点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市民群众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以及为城市更好发展投入的心血和智慧。鼓励市民群众踊跃建言献策,引导市民群众以积极建议的方式提出意见,不仅需要让建议征集渠道更加畅通、便利,还要及时反馈、公开,让市民群众看到建言献策的成果。建议“开花结果”,转变为增加群众获得感的好政策,自然会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城市的更好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征集建议的同时,也要重视打捞“沉默的声音”。既要拓宽渠道,让市民群众更乐于表达意见建议,也要主动走到群众的生活中,让那些不善于表达意见建议的群体的声音,也能被听到。上海正在进行为期一年的大调研,就要充分利用、持续完善已有的建议征集渠道,同时沉下身去、认真聆听那些不太容易被听到的声音。 

  民间有大智慧,更积极地听取,更有效地促进人民建议成果转化,市民群众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的热情就会不断提高,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也将因此得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各区设立的审批事项要全部取消
把投诉牢骚变成决策资源
上海世界技能大赛筹备正式启动
新民晚报要闻A02把投诉牢骚变成决策资源 2018-01-31 2 2018年01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