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许多沪上秘密革命旧址浮出水面,珍贵的红色资源急需梳理保护。当时,上海博物馆与文物保管委员会合署办公,上海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夏顺奎负责地面的文物保护工作,曾陪同黄玠然、张纪恩、郑超麟等历史亲历者寻访部分革命遗址,使得不少党史上颇为重要的红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甚至纠错。
据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介绍,上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革命遗址遗迹共有450多处,现存440处,作为中共中央早期的所在地,中共中央早期在上海的各类机关旧址,包括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在内,有确切地点可以认定的就有30余处,红色资源已经成为了上海城市文脉和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看来,上海并不是革命根据地,但在1949年以前的28年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在上海,很重要的原因是革命者可以利用上海的缝隙效应,华洋混居为共产党和国际人士在此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也应该成为对于红色基因研究的一个方向。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有威,多年从事中国现代“特工”史的研究和教学,对于周恩来在上海的早年岁月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亲自探访过永安里44号等许多记录着拥有红色记忆的地方。
“我们目前依托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对‘渔阳里’的研究宣传力度。”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瑊表示,将探索一条党史研究与基层党组织联建、推广普及党史知识的“产学研”新机制。
本报记者 方翔
向您征集红色基因线索
今天,新民晚报推出的红色基因系列报道刊发第50期,我们期待着生活和工作在这个城市的人们,能够与我们一起关注根植于上海的红色基因。
如果您有任何与上海红色基因有关的新闻线索,可以跟我们联系,并将新闻线索发邮件给我们,邮箱为:xmhsx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