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壮志
马斯克的生活中,从来不缺质疑。自2011年最后一架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就不再拥有往返太空的运载工具,想把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必须租用俄罗斯运载火箭。美国当然不甘心过“寄人篱下”的生活,鼓励各类私人公司开发航天器,以节约经费,开展更尖端的外太空探索。
此时,埃隆·马斯克和他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推出了“重型猎鹰”火箭概念。2011年4月5日,马斯克为“重型猎鹰”举行新闻发布会,到场的记者寥寥无几,但马斯克仍侃侃而谈:“重型猎鹰”运力是航天飞机和“德尔塔-IV”重型火箭的两倍,只需发射一次就能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甚至火星。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位“硅谷天才”是在痴人说梦,因为马斯克和他的太空探索公司此前一直被“画饼充饥”的质疑包围着。马斯克不是火箭专家,但对太空怀有无法抑制的向往。
2001年,他曾策划名为“火星绿洲”的项目,准备把小型实验温室送上火星。为实现这个想法,他两次前往俄罗斯,与国际宇航公司洽购三枚拆掉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但对方每枚800万美元的报价让他难以接受。他在返回美国的飞机上算了一下,发现如果自己搞火箭,原材料成本只有800万的3%。
回国后,马斯克立即成立太空技术探索公司,并从自家腰包里掏出1亿美元研发火箭。这枚承载梦想的火箭,用坚韧刚毅、能翱翔九天的猎鹰命名。马斯克的梦想是要用“猎鹰”将人类送上火星。“我想要开着路虎在火星上撒种子,看到它们在火星的辐射中茁壮成长,我想吃到火星出产的土豆,想在火星终老死去。我叫马斯克,火星的英文名字叫‘马斯’(Mars)。你看,我是命中注定的火星男人!”
没人认为马斯克的想法是认真的。那个时候,“闯荡太空”似乎是有钱人的时髦,但他们除了烧钱,一无所成。
浴火重生
2008年,外界的质疑几乎成为现实。这一年,严重的财务危机让马斯克走到破产边缘。
此前,太空探索公司接连发射三枚“猎鹰-1”火箭都失败,马斯克案头的财务报告越来越糟糕,他的资金被迅速榨干,不得不变卖跑车和其他私人财产来填补窟窿。当年6月,马斯克与妻子离婚,后者发表的博客给前夫带来严重的公关危机,马斯克苦心经营的形象和事业轰然倒塌,一切都变成灾难。7月底,马斯克意识到自己的钱只够撑到年底。公司里军心大乱,所有人都身心疲惫。
但马斯克没有放弃。他的鼓励和安慰似乎具有神奇魔力,所有人都冷静下来,开始分析发射失败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途径。公司里的一切开始从绝望重新变得充满希望。在公众面前,马斯克发表充满正能量的演讲,表示“猎鹰计划”将坚决走下去,第四次发射正在准备中,但私下里他很清楚,“如果……(第四次试射)出现我们没有预料到的问题,一切都完了。”
背水一战的第四次试射没有出现最糟糕的局面。2008年9月28日,“猎鹰-1”发射入轨,世界航天史第一次留下“私人制造”印记。尽管这一刻比马斯克原计划晚了四年半,但仍然创造了科学与商业的双重奇迹。
然而,庆功的狂欢无法掩盖严峻的财务危机。虽然马斯克已与马来西亚政府签下卫星发射合同,但发射和付款都要到2009年才完成。这之前,他还得为公司生存想办法。就在马斯克苦苦挣扎之际,美国经济环境急剧恶化,2008年底,马斯克的“现金流”枯竭了,他开始改乘廉价的西南航空,向亲朋好友借钱。为帮助公司运转,许多员工都出了钱,马斯克之弟金贝尔也卖掉在金融海啸中幸存的可怜资产,支持哥哥的事业。
金贝尔说:“人们像看笑话一样关注太空探索和特斯拉的‘死亡倒计时’,媒体则每天以取笑埃隆不稳定的财务状况为乐,有一天甚至同时出现50篇谈论特斯拉和太空探索会如何死的文章。”马斯克也感到外界的不友好。“很多人幸灾乐祸,我简直是被‘口水机枪’轮番扫射,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我觉得自己撑不下去,说不定一切都完了。”他沮丧地说。
这是马斯克的人生至暗时刻,但也是孕育希望的时刻。2008年12月23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终于收到喜讯——NASA向他们支付了16亿美元款项,作为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的费用。马斯克和所有员工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2012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将“龙飞船”送入太空并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然后返回地球,太空运载的私人运营时代从此开启。2017年,“航天个体户”埃隆·马斯克的公司完成18次发射,占全球发射总量的20%。
雄心勃勃
2017年以来,马斯克取得的成就可谓精彩纷呈——“猎鹰-9”火箭将“龙”太空舱送至国际空间站并实现对接,完成连NASA都认为“绝难想象”的任务;他的特斯拉公司开始交付全电动豪华轿车,并将在全美建造充电站;2018年2月6日,“重型猎鹰”火箭发射成功,撕下7年前被外界贴上的“痴人说梦”的标签。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马斯克是世界上“唯一创办至少4家价值超过4亿美元公司的人”。《钢铁侠》主演小罗伯特·唐尼感慨:“这些足以再拍摄一部电影了。”
成功总让人羡慕,马斯克也不例外,网上开始涌来铺天盖地的问题,核心是“怎样才能与马斯克一样了不起”。马斯克的前妻贾斯汀回答说:“这是以其他许多事情为代价的。”太空探索公司成立后,航天领域巨大的投入和风险迫使马斯克不得不“从拼命工作变成疯狂工作”,压力最终导致他的第一次婚姻破裂。贾斯汀说:“他没有退缩,而且意志坚如磐石,他不会沿袭别人的路,而是从别人认为疯狂的角度看问题。极端的性格带来极端的成功。”
马斯克本人则坦承,不让别人的怀疑拖住自己前进的脚步是成功的关键。2012年,他在加州理工大学毕业典礼上呼吁:“别让任何事阻碍你们前进,去创造奇迹!”“将所有的未来赌在火箭和电动车上确实很冒险。但不这么投入才是最大的冒险,因为成功的希望为零。”
《纽约时报》称:“马斯克的成功建立在他的超前思维基础上。朝着预想的问题和目标努力,是一切成功的前提,一旦你抓准了问题,剩下的就很容易解决了。”
马斯克的野心不止于此。在他的“2030年任务列表”上,制造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并让超级充电站遍布各地、推出特斯拉飞行汽车、修建先进的隧道运输系统等等,每一项都让人如同看一部科幻小说。他有很多事情要做,还会再遇到不少熟悉的批评、怀疑和冷嘲热讽,“但他的疯狂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和欣慰。”《纽约时报》如是说。
本报记者 吴健 特约撰稿人 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