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最难啃的“骨头”是架空线入地,“难”有几个方面原因:地下,空间狭窄,管线密布,有轨交线、电力电缆线、通讯信息线、煤气管,及上、下水管等纵横交错,管线复杂;地上,电力线入地需要新建、改建变电站,选址难,施工要占用车行道和人行道,文明施工和交通组织难;空中,有纵横密布的各类管线、探头,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头合一难;架空线中约有20%无主用户,管线切割难。徐汇区建交委负责人打了个比方,风貌区的架空线入地更难,就好比是在跳动的心脏上“动手术”,“我们要么不做,要做就从最难的路段做起。”
武康路周边架空线入地的“探路”成功为接下来徐汇区的此项工作推进积累了经验。根据开工一批、推进一批、研究一批的要求,该区从3月起,每月开工一批道路,首批道路包括淮海中路、岳阳路、武康路、肇嘉浜路、湖南路、嘉陵路6条道路。
据了解,目前徐汇区已制定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计划3年内启动57条道路,约66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力争内环线内架空线入地率达到80%以上。
虹口作为一个老城区,许多地方的空中都存在着“蜘蛛网”状的架空线,给城市环境带来视觉污染。据了解,虹口区区域内共有329条道路,总长度为168公里。该区结合道路新改扩、大修工程及部分地块开发项目,已实施33条道路共计16.6公里的架空线入地工程。此次该区先行实施的架空线入地道路是四平路-吴淞路(新港路-海宁路),也是全市架空线入地试点项目之一。四平路-吴淞路交通功能十分重要,是上海城市规划“三纵三横”骨干路网中的“东纵”组成部分,该段道路架空线纵横交错,尤其是信息线如蜘蛛网密布,严重影响银杏“金光大道”的市容景观效果。
虹口区建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实施四平路约3公里架空线入地存在众多困难:一是交通组织困难;二是地质情况差,管道风险隐患突出,沿线上水、煤气等管道薄弱,多次爆管,此次需要同步更新管道;三是管位沿线情况复杂,涉及两座过河桥梁,地铁10号线盾构区间及两个站点,技术方案十分复杂。该区与市区供电公司、信息管线公司、自来水公司、市北燃气公司等多次沟通协调,以周例会形式开展专题工作会议,研究确定方案,会商解决存在的困难。目前,相关施工方案研究已完成,近日将率先启动信息管线施工和沿线电力架空线站址建设。
据悉,今年开工建设的有48条道路,共计28公里的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其中包括东长治路、天潼路、唐山路、中山北一路中山北二路、四平路吴淞路、大连路及北外滩南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