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终于打破沉默发表致歉声明。但有消息称,就在数据泄露丑闻曝光前,扎克伯格已抛售114万股股票,套现超过2亿美元。事件发酵至今,让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再度成为热议话题。
借助应用软件“钓鱼”
英美媒体17日报道称,一家名为剑桥分析公司未经授权窃取5000万“脸书”用户个人信息。数据泄露的源头是剑桥大学心理学教授亚历山大·科根2014年推出的一款应用程序,号称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分析测试。当时吸引27万名“脸书”用户下载这一软件,参加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末尾,再请求用户同意该软件查看其“脸书”资料。这些用户不知道的是,他们点击“同意”后,这一软件不但搜集他们本人信息,还顺藤摸瓜搜集他们的好友信息。利用这种方法,27万名参与“问卷调查”的“种子用户”变成了“特洛伊木马”,最终导致5000万用户信息泄露。这些信息随后被剑桥分析公司获得。这起丑闻的爆料人、剑桥分析公司前雇员克里斯托弗·威利称,经曾任剑桥分析公司董事、特朗普竞选战略顾问和首席战略师的班农批准,公司2014年以1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这些数据。
有媒体报道称,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向剑桥分析公司支付500万美元,通过分析这5000万“脸书”用户的数据,预测并影响选民投票意向。在20日英国媒体播出的暗访片段中,剑桥分析公司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尼克斯“炫耀”说,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剑桥分析公司“功不可没”。他宣称,特朗普竞选团队的调研、分析、网络和电视推广全部由他的企业完成。总经理特恩布尔还表示,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所属政党两次赢得选举也归功于自家公司的秘密运作。
“脸书”CEO身家缩水
此丑闻直到最近才被揭露,可能源于“脸书”平台对用户数据安全管理的重大疏忽以及事件发生后的竭力隐瞒。“脸书”方面表示,当公司2015年得知科根和剑桥分析公司的违规造作后,便从网络平台上撤下“这是你的数字化生活”应用程序,并获得剑桥分析公司“删除从‘脸书’获取的全部数据”的书面保证。此后,“脸书”并未重视并跟进这一事件。直到“数天前”得知对方没有删除全部数据,才重新调查。“脸书”还抢在丑闻被曝光前的16日晚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情况,宣布暂时关闭剑桥分析公司、科根和爆料人威利的“脸书”账号,试图撇清责任。
这一负面消息传出后,“脸书”股价19日大幅下挫,两天市值蒸发500亿美元,而其创始人、首席执行官(CEO)马克·扎克伯格的净身家也缩水约50亿美元。
然而,直到当地时间21日下午1时许,扎克伯格才在“脸书”页面上首次就用户数据泄露丑闻致歉。在这则辩解内容远远多于道歉内容的致歉声明中,扎克伯格回顾了数据泄露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表示将对所有“可疑行为”进行审查,更多限制开发者获取数据的权限,告知用户哪些应用程序将能够获得他们的个人信息等。
扎克伯格对丑闻的应对令其备受质疑。有投资者批评扎克伯格缺乏危机应对能力,应该“下课”。不过有消息称,事实上,扎克伯格未能及时回应丑闻是因为他一直忙于抛售股票。在数据泄露丑闻曝光前两周内,他已经以高出20日股价约20美元的价格抛售114万股“脸书”股票,套现2.1亿美元。美国市场观察网站19日提供的数据显示,扎克伯格今年已卖出将近500万股。
对此事件,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艾米·克劳布查表示,显然像脸书网这样的公司无法“自我监督”。她补充说,扎克伯格应当接受参议院司法委员会质询。
利用大数据需要监管
英国信息监管局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司法部长表示正在调查“脸书”数据的使用情况。同时,鉴于剑桥分析公司曾受雇于“脱欧”派收集数据和锁定受众,英国议会和信息监管局也在调查这家企业在“脱欧”公投前是否不当处理信息。
“脸书”原平台运营经理桑迪·帕拉吉拉斯21日表示,“脸书”在数据保密方面的监管缺失由来已久,第三方开发者使用该平台秘密收集数据司空见惯。以剑桥分析公司为例,这家企业的1500万美元启动资金来自私募基金经理罗伯特·默瑟,他长期为美国共和党捐款并支持特朗普竞选总统;为这家企业命名的则是斯蒂芬·班农;前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弗林是这家企业的顾问。剑桥分析公司正是凭借这些人脉优势,利用来自“脸书”的大数据在美国大选期间分析选民的喜好、政治倾向,并通过精准投放广告给选民“洗脑”。在这种的情况下,用户很难确保自己的选择不受影响。
这起丑闻也引发人们对掌握海量用户隐私的互联网公司的监管问题的关注。用户显然不能指望“脸书”这样的公司自我监督,大数据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可能更深入、更隐蔽。出台相关法规规范企业利用大数据的行为势在必行。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