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落成的“乒博馆”位于黄浦区世博园地块,局门路796号,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是一座全新的沪上体育文化地标。今天上午,国际乒联副主席、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乒博馆”馆长施之皓带领记者先睹为快。
乒乓球名称的由来
国际乒联博物馆由瑞士洛桑迁移到上海,拥有藏品8000余件,以时间脉络为顺序设有六个展区:发轫英伦、竞技风云、燃情奥运、技术演革、魅力乒乓、国际乒联名人堂。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一枚乒乓球,由国际乒联博物馆前馆长查克·霍伊先生收购而来,年代已无从考查。不过,从它的身上,可探寻乒乓球运动的历史:原来,乒乓球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当时,英国人喜爱网球,无奈英伦三岛阴雨天较多,于是,人们将网球搬进了室内,便成了乒乓球运动的前身“室内网球”。起初,乒乓球只是一项贵族运动,后来,随着1900年赛璐珞球引入比赛,因赛璐珞球弹离羊皮鼓拍时发出的声音,最后成为此项运动的标准名称:“乒乓球”。
珍贵的象牙柄球拍
最早的乒乓球运动场地、器材和规则各异,人们因此可以在国际馆看到各式各样的早期球拍,有的形似网球拍,有的则装上了象牙柄,极尽奢华。国际馆的另一间则摆放着历届国际乒联主席的画像,其中,首任主席伊沃·蒙塔古任期长达41年,是他将乒乓球从一种家庭室内活动演变成了一项国际性的赛事,功勋卓著。世乒赛的比赛球桌、运动员的球拍、甚至世界杯世乒赛的奖杯,各种珍贵藏品应有尽有。
中国人何时玩乒乓
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拥有藏品3000余件,根据乒乓运动传入中国,以及在中国的发展经历,设有四个展区:长青之基、铸就辉煌、乒乓之春、科技助势。中国人何时开始玩乒乓?一张1902年由天津发往比利时的明信片上,记载了当时天津乒乓球运动的场景,显然,中国人打乒乓球几乎与世界同步。1904年,上海的一家文具店开始销售乒乓球器材。上海还率先成立了全市性的乒乓球社团和全国乒乓球联合会。
新中国成立,乒乓球书写辉煌,最终确定国球地位——中国馆记录下一段段精彩故事:荣国团首获世界冠军的画面,庄则栋书写“爱乒才会赢”的豪言壮语,邓亚萍赢下比赛时的一声吼……参观者看到这里,收获的将是满满的中国人的豪情。中美两国的乒乓外交也在此记下了浓浓的一笔。
请来挑战世界冠军
“乒博馆”将集展示收藏、教育研究、体验互动、国际交流四大功能于一体,作为第一个引入中国的国际级体育类专业博物馆,这里除拥有丰富的展品外,还将不定期举办邀请世界冠军、乒乓专家学者、专业运动员等举办“我来挑战世界冠军”、“乒坛大师课”、“国球讲坛”等丰富活动,观众既能全方位体验乒乓运动的速度与活力,更有机会一睹世界乒坛名将风采,并与其“切磋技艺”。
本报记者 张炯强
相关链接
3月31日13时30分起,乒博馆将向公众开放,采取免费不免票的方式,观众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形式预约参观,也可凭身份证或学生证现场排队领票入场。日常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时到17时(16时后停止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