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传统套路:3月1日宣布,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25%和10%的重税;但随后豁免盟友,最终被征收高关税的可能“只有中国”。美国的第一招同往届政府一样,仅仅针对中国产的低附加值产品,战略意图是行业保护。这种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不大。
第二招意图突变: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基于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对华“301调查”报告,指令有关部门对从中国进口约6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根据2017年美中商品贸易额而言,对美国出口商品逆差最大的商品是手机437亿美元;其次是便携式电脑800多亿美元;第三第四是玩具、家具。请注意:手机、电脑是中美加工贸易产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玩具及一些中低端“中国制造”门类产品,并没有列入加征关税领域。所以仔细研究美国“第二招”加征关税门类,可以窥探其真正意图。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领域设定,不是中国更具比较优势的中低端制造,而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航空、新能源汽车等9大类,基本都是美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例如航空是美中顺差最大的商品门类(飞机出口中国)。这9大类产业,恰恰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产业。显然,美国本轮贸易战,并非仅仅是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而是为了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贸易战还未进入不可控状态。3月22日,美国公布“301调查”报告,并提出将采取三个行动:第一,对于特定的中国商品出口美国将征收关税。第二,WTO争端解决。第三,投资限制。WTO争端解决就是协商谈判。注意,未进入WTO机制就单方面制裁,是违反WTO规则的。所以贸易战远未进入恶性开战阶段。
美国公布“第二招”后,美中股市都大跌,合计10万亿市值蒸发。但我个人认为,均有反应过度之嫌。美国最快也要到5月中旬才会完成加征关税的产品清单。同时,一旦进入WTO机制就旷日持久,只有双方协商不成,才交由专家组审议。 陈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