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帆直春潮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而立之年的海南特区再出发,劈波斩浪,奋楫争先……
实现旅游岛跨越式发展
海南省即将迎来30岁生日。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经济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6月12日会见外宾时表示。带着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嘱托,带着党中央的深切期望,海南扬帆起航,开启了探索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全新之路,奏响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乐章。
30年沧桑巨变,昔日的海角天涯,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专家评价说,海南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之一。
30年来,海南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数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与建省前的1987年相比,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8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6.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3倍和24.7倍。如今,海南成为中国最开放的地区之一。2000年海南省率先实行落地签证政策,2003年在全国率先开放第三、四、五种航空运输业务权,2017年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线至56条。
建省时,海南只有一个位于海口市中心的军民两用机场,全岛通往内地的航线只有4条,年旅客吞吐量5万人次。如今,粤海铁路通道投入使用,开通近200条国内外航线、337条海上货运航线、14条邮轮航线……天涯不再遥远。岛内建起了世界首条环岛高速铁路,田字高速公路网络即将成型,全岛实现了3小时经济生活圈。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重大决策,使海南站上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走上了一条探索科学发展、开放发展的正确道路。
“海南30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等专家认为,作为“试验田”“排头兵”,海南在改革开放这个伟大创举中镌刻下众多彪炳史册的探索印记,经验和启示良多。
——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开放的步伐快、力度大,海南发展就快;什么时候开放的步伐缓、力度小,海南发展就慢。
——改革永不止步。海南从诞生的第一天就附着改革的基因,30年有近百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海南更要驰而不息,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
——特区精神不能弱化。海南30年巨变,根本的动力来自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更需要弘扬特区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1999年,海南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生态省的发展战略,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回首海南发展史,这样的节点,许多都在春天的4月。
30年前的4月,邓小平同志的构想变为现实,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横空出世。5年前的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要求海南成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从此,海南踏上了新的征程。总书记的殷殷冀望,饱含了对海南深化改革的无限期许,赋予了海南在国家改革开放全局中的重大使命。
嘱托在心,重任在肩。5年来,海南勠力同心,奋勇拼搏,创造了一个个生动的实践范例,书写大特区的担当和使命,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为全省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奠定了关键基础。2016年6月中央深改组评价其“迈出了步子、探索了经验”。
——司法体制改革在全国无先例可循的背景下,在全省法检系统全面铺开、一次到位,有效提升办案质效,被中央政法委称赞“改革步子快、走得稳,成效明显”。
——率先在全国开展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点线面”同步推进,初步实现旅游产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基本形成了“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持续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极简审批、“不见面”审批,五年来累计减少审批事项1206项,减幅80.4%。
一连串的改革,一连串的率先,一连串的探索,创造了诸多值得借鉴的海南范例,为海南发展增添了极大活力。5年来,海南新增市场主体31.8万户。2015年起海口民间投资持续增长,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59国入境免签、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极大带动了海南的对外开放。2016年,海南成为全国首批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省份,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邓小刚说,海南连续5年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指标,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双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空气优良率保持99%以上。海口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考核城市中连续3年排名第一。
百镇千村建设兴,珠连玉串缀琼州。如今,在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社会文明”的美好新海南愿景正逐步实现。“万里春光眼界明”。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海南争创实践范例之路越走越宽广,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越来越壮美。
走向改革攻坚深水区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海南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全面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真抓实干建设美好新海南。2017年底,海南出台实施《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意见》《实施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方案》……海南以深化“多规合一”作为改革攻坚的主抓手,把全省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来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十而立,驰而不息。肩负特区的责任担当,海南不断自我革命,走向改革攻坚的深水区。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新办法在取消全省19个市县中12个市县的GDP、固定资产投资考核的同时,加大对资源节约、耕地保护、脱贫攻坚、城乡居民收入等内容的评价。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严守海岸带生态红线,全面推行“湾长制”……
海南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提出了30条生态环保硬措施。海南用建省办经济特区近30年来最全面、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升级版”。“决不当房地产加工厂。”海南省省长沈晓明说。海南陆续出台分类商品住宅用地供给管控制度,永久停止中部生态核心区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等多个政策措施,壮士断腕破除房地产依赖症。通过加快壮大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互联网产业、海洋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海南努力做强实体经济,经济转型迈出坚实的步伐。4月的博鳌,春风和煦。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即将召开,海南再次为世界瞩目。
海南把握面向东盟最前沿的区位优势,加快推动开放型经济,通过不断深化与沿线和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合作,海南推动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全面深化重点产业国际合作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通50多条国际(地区)空中航线,未来两年争取增加到100条左右;拓展以海南岛为基点的南海邮轮旅游线路图……海南正在加快架设“一带一路”的海空桥梁。刘赐贵说,将通过不断开放合作把海南打造成为展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窗口。
4月的海南,春潮拍岸,又是扬帆远航时。
据新华社海口4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