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与诗结缘
“我当时读诗、背诗,纯粹是出于对诗词的热爱。我真的没有想到,十三年前读诗背诗,能让我今天站在央视的舞台上。”即便输掉最后的守擂之战,雷海为也已稳稳地获得了本届诗词大会的亚军,对此,80后的雷海为并没有特别激动,他只是一次次地反复说:“诗中自有趣与乐。”
雷海为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虽然上小学和初中时成绩非常好,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直到高一他的语文成绩还是班级第一,但因缘际会,他后来进了中专学技术,2001年毕业后外出打工。2002年,19岁的雷海为一个人来到上海,他的理由很纯碎,就是“想看看大上海的繁华”。
在上海,雷海为与很多外来务工者一样,当过餐厅服务员和传菜员,漂泊了几个月后,他找到了一份礼品销售工作。就在这时,这个20岁的年轻人被一部电视剧打动了,这部电视剧就是改编自金庸小说的《侠客行》,“剧里有李白的《侠客行》一诗,我一直有一个武侠梦,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首诗。不过电视剧里的诗词并不完整,于是我就去书店找、去黄浦区图书馆找,可惜一直没有找到”。直到2004年,雷海为才偶然地找到了《侠客行》全诗,兴奋的他当场就背了下来。后来,他就经常去书店读诗、背诗,回去后默写,忘了再到书店去翻。
在杭州爱诗如故
2008年,雷海为来到杭州,先做快递员、兼职外卖,后又做全职外卖。如今,雷海为最忙的时候一天要送五十多单,一个月能赚9000元左右。随着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他的工作有所变化,收入也有所变化,但爱诗歌的心却从未改变,等外卖的那些零碎时间,都被他用来读书、背诗,每天一首,“白天学习,晚上复习。不过我从来没有学习计划。”因为只是纯粹的喜欢。他说:“每当吟诵起古人那些优美的诗句,我的心里总是无比舒畅。”
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后,雷海为跃跃欲试,可第二季报名没能选上。第三季他锲而不舍,经过初试和复试,他终于作为“百行团”的一员,来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录制现场,这是他第一次去北京。
如今比赛结束,他已回到杭州,继续背着古诗送着外卖,生活如昨。或许,他的生活很快就会因为《中国诗词大会》而改变,又或许不会,但诗歌,过去曾经未来也将装点着他的生活,“比如逛西湖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念叨起古人那些描写西湖的诗句,有时顿觉自己确能深刻地领略西湖之美,完完全全地融入风景之中。”
首席记者 孙佳音
马上评
有诗的人生
雷海为抢答对最后一题的时候,本应“公平公正“的主持人董卿也很难得地显出了高兴和激动之情,她为他捏紧拳头叫好,为一个平凡的生命去追逐不平凡的光芒的勇气喝彩,甚至整场选手都站起身来,为“外卖小哥”爆发出长久的掌声。
雷海为应该获得掌声,虽然他只是一个每天戴着头盔骑着助动车穿梭在杭州街巷的“外卖小哥”,但他有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心。他从诗歌里获得美好,也获得宁静和力量,因此,无论人生的路途多么艰辛,他都能够勇敢向前。
在这个世界上,并非每个人都能像雷海为一样去参加“诗词大会”并“幸运”地成为擂主,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像雷海为一样,去读诗,去爱诗,去让诗词之美润物无声地滋养自己。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