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体育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男排第一高度张哲嘉重返排坛闪耀总决赛——~~~
上海男排第一高度张哲嘉重返排坛闪耀总决赛——~~~
     
2018年04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男排第一高度张哲嘉重返排坛闪耀总决赛——
有球打 好开心
陶邢莹
■ 张哲嘉扣球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见习记者 李铭珅 摄
  昨天,再次在总决赛见到上海男排名将张哲嘉,他长胖了不少,可依然是那个扣球凶悍、拦网出色,每得一分都会高振双臂、叫喊着同队友拥抱的追风少年。曾因伤病隐退排坛的他,昨天成为上海队在总决赛首场艰难取胜北京队的头号功臣,MVP的称号实至名归。

  “我要打球!”过去的一个赛季,张哲嘉每天都坐在板凳上,看着队友驰骋赛场,渴望有一天重返球场。那一段煎熬的日子,他是如何度过的?

  我要打球

  身高2.11米的张哲嘉,是上海男排的第一高度,曾是中国排坛的希望之星。1995年出生的他,年仅16岁时就入选国少队、2015年入选国家队。出道时的锋芒让许多人非常看好他,而他也凭借在比赛中的稳定发挥占据着主力副攻的一席之地。却未料到,职业生涯的一次严重伤病,悄然来袭。

  “第一天得知自己暂时不能打球时,除了失望,就是渴望。”回忆起两年前的那一天,张哲嘉记忆犹新,连父母也劝他,实在不行的话,就算了吧。“或许有人会以为我再也不能打球了,可我偏不。我一直坚信,有一天我会重新回来。”

  整整10个月,张哲嘉成了上海男排的后勤人员。他和其他队友一样,准时出现在训练场,可他只能坐在板凳上,做做技术统计,帮忙递递水。可他还是手痒,“我吵着闹着跟沈指导说要参加训练,可他不让。”张哲嘉说这话时,语气分明像一个孩子。

  于是,他每天都坚持去健身房练身体,保持一小时的训练量,这是他唯一能做的运动。尽管不能上场,他依然去每一个男排的主场观赛。铁杆球迷往往会认出他,同他合影,并鼓励道,“张哲嘉,下赛季看你的。”一声声鼓励,成为了他复出的动力。

  第一天复出的日子,毕生难忘。“那是2016年9月,沈指导把我叫过去,你今天上去练练手吧。”张哲嘉顿时喜出望外,“我真是超开心的。”

  但复出之路,是如此艰辛。他足足长胖了10公斤,刚一上场,他发现,双手双脚好像不属于自己。“跳起来很费劲,球也常常打到手臂上去,没打一会儿就开始喘气了……”张哲嘉回忆道,但他不在乎,“球感可以再找回来,只要有球打,除了开心,就是开心。”

  网上长城

  告别排坛一整个赛季,再见张哲嘉,已是2017年下半年。

  年仅23岁的他,在场上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仿佛从未离开过排球场一样。由于陈龙海受伤,张哲嘉几乎要独自扛起上海男排副攻线的重任。总决赛前一天,他特意去观看了女排决赛,想要提前感觉一下总决赛的氛围,给自己预预热。那一晚,他睡得特别香,“我什么都不想,晚上10时就睡了。”

  总决赛第一场,果然是一场恶仗。主场作战的上海男排成了“追赶者”。难道会重蹈前一天上海女排失利的覆辙?全场观众捏了一把汗。

  张哲嘉挺身而出,同队友筑起了“网上长城”。进攻时,他犀利的快球和变化多端的发球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穿了对手的防线;防守端,这位副攻手2.11米的身高又成为了对手难以逾越的屏障。

  “开局时,一直没拦到网,我就特别不爽,就想,我一定要拦到网。”赛后,张哲嘉像个吃到糖的孩子一样,特别开心。全场比赛,张哲嘉依靠拦网便拿到7分之多,在网上给对手制造了巨大的压力,一度使对手陷入无人扣球的窘境。

  重返总决赛的舞台,张哲嘉期待着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他笑称:“在场上,我就是和其他队友一样的球员。有球打、能帮球队拿到冠军,是我始终不变的目标。”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北京队主教练为何染黄?
有球打 好开心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体育A15有球打 好开心 2018-04-02 2 2018年04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