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探访塘沽路上的中共秘密电台
~~~——探访塘沽路上的中共秘密电台
     
2018年04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车行里秘密发报到延安
——探访塘沽路上的中共秘密电台
叶薇 陶柏康
■ 当年的中共秘密电台就设于此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本报记者 叶薇

  天气晴好,春意正浓。车至虹口塘沽路,漫步到塘沽路62号。解放战争初期,受中共情报战线传奇人物吴克坚同志指示,中共一处秘密电台建在这里。1949年5月,曾受到党中央特电嘉奖。

  小阁楼里连接延安

  眼前的老屋,没有铭牌,只有两三个老人坐着闲聊。这是一处寻常的老街老房。一位老太太介绍说:“这原是叶老板的房子,是开修车行的。后来听说他是地下党,解放后搬走了”。走到后面,发现此楼所在弄堂有几个出口,四通八达,有个出口是九龙路,靠苏州河——可见是做时刻转移的准备。

  老太太口中的“叶老板”,名叫叶人龙,出生于1911年,14岁就到浦东祥生铁厂当学徒工,参加过“五卅”运动和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1947年,受中共地下党组织委托,买下塘沽路62号楼房——楼下开胜利汽车修理运输行,二楼设秘密电台,由中共组织另派收发、译电人员操作。叶人龙与妻子陈秀娟以老板和老板娘身份作掩护,直至上海解放。

  据叶人龙儿子叶晓明回忆,前面一间大的房间是发报人员作工作室兼卧室,他们一家住在后面的小房间。那时,几乎每天深夜都有重要情报发往延安,每次叶人龙都守候在小房间里,高度关注外面动静;陈秀娟则在住所周边巡视。后门装了电铃,每次陈秀娟望风结束,情况正常回家,就在后门“嘟、嘟”按两下短的铃声,如出现情况,则“嘟……嘟……嘟……”按三下长的铃声。

  据《世纪》杂志所述,发报人员在阳台上掏了一个洞,电台不用时放在里面,外面再放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做掩护。1949年春节前后,电台与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央电台联系上了,但因电力感应强烈,一按电键,左邻右舍已经关掉的电灯灯丝就会闪出微弱的红光。陈秀娟就告诉邻居:“估计有人偷电,我们家的电灯也一样,不过他偷不到你家和我家的电,因为他是从外面供电局的进线接上去的。”就这样搪塞过去了。在邻居眼里,这位有文化又出手大方的老板娘说的不会错。

  机智应对敌方盘查

  叶晓明回忆说:“有一次,父亲开车护送收发报人员带机器维修保养,回来遇到国民党宪兵设路卡,拦人截车要查共党。父亲当机立断在一家修车店门口停车,提着装有收发报机的箱子,穿堂而过从店后门脱身。在父母的掩护下,我家迎来送往了几任党的中央机关派来的收发报人员。”

  在白色恐怖环境中,叶人龙、陈秀娟这对表面风光有钱的汽车修理行老板、老板娘,随时会有杀身之祸。国民党报纸常登“悬赏”:报告一部共产党的秘密电台,奖黄金。

  1949年春的某一天,店里突然来了几个板着脸的人。斗争经验丰富的叶人龙,从言行举止看出了他们是国民党军人,立马警惕起来。叶人龙热情地介绍着车的性能和保养方法,那个看似领头的人还想上楼,叶人龙故作客气地请他上楼喝杯茶,陈秀娟趁孩子哭闹之际,巧妙地将一大盒拿出来哄孩子的玩具弄翻在楼梯上。那伙人看着满地的修理工具,只得作罢。

  未料,第二天,那个领头的又带着人开着吉普车来了,说是要修车。这对叶人龙来说是小菜一碟,打开车箱盖,捣鼓了一下就解决问题了,那领头的不得不信服。趁着要他的行驶执照开发票时,叶氏夫妇才发现这人原来是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大队长——当时的危险可想而知。

  车行和金条上交国家

  上海解放后,有人要用金条买叶人龙、陈秀娟塘沽路62号的房子,还有人要买他们的车子和配件,都被他们拒绝了。夫妻俩将房子、两辆卡车和汽车修理设备及配件,还有400元积蓄全部上交给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人龙被调到上海市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工作,陈秀娟则到闸北区一所小学当教师。1992年,叶人龙过世。如今,安享晚年的陈秀娟已是太祖母,且桃李满天下。      

  “中共‘四大’纪念馆陈列室中,有我父亲的照片和使用过的遗物;那台收发报机现由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叶晓明说,“这个秘密电台,每天将情报发往党中央,为我军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作出正确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父母从不以功臣自居,在我们子女面前也很少说起他们曾经的艰险和功绩,但他们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专家点评

  无名亦英雄

  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两个区域(简称红区与白区)、两条战线斗争(武装斗争与隐蔽战线斗争)与国民党统治者开展长期的斗争。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战场、主旋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这一判断,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党的隐蔽战线斗争重要性的认识。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一定的历史事件中,党的隐蔽战线所开展的斗争,对党中央正确的战略决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毛泽东同志当时在多个场合充分肯定隐蔽战线工作,赞扬过作出贡献的同志,甚至评价说,隐蔽战线的某一个重要同志,他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多少个红军师。

  本文中两位同志的事迹,很久以来鲜为人知,他们当时承受的压力风险,做出的牺牲贡献,也被尘封于世。借助红色基因专栏的发掘,让后人认识他们,是很有意义的。

  陶柏康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手机摄影/新民印象
   第A13版:手机摄影/新民印象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海上大型挖泥船实现“中国造”
修车行里秘密发报到延安
新民晚报要闻A03修车行里秘密发报到延安 2018-04-08 2 2018年04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