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清明假期传统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清明假期传统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清明假期传统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清明假期传统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2018年04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心亭旁诵美文
大世界里赏苗裙
清明假期传统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徐翌晟 肖茜颖
■ 孩子们在朗诵《湖心亭碑记》
■苗族百褶裙
  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上海豫园与大世界里人头攒动,非遗项目从历史中走来,在大世界向年轻一代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20名儿童身着新汉服,在豫园朗朗诵读《湖心亭碑记》……

  豫园商城与中华印刷博物馆携手,将激光扫描与打印技术相结合,重新拓印了豫园湖心亭内的国家级保护文物《湖心亭碑记》,在保存城市珍贵史料的同时,也拉开了由茶文化月等组成的2018年豫园文化活动的序幕。明代嘉靖年间由四川布政司潘允端构筑的豫园湖心亭,名曰凫佚亭。清朝文渊阁大理寺卿陆锡熊省亲来到此地,用秀美笔迹写下了《湖心亭碑记》。后人赞其行文酣畅,便将通篇文字凿刻于石碑之上,立于湖心亭内。活动组织者希望通过拓印碑文的活动让年轻人深入了解他们所生活的城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年级小学生虞天豪因为书法写得棒,幸运地成了参与朗诵《湖心亭碑记》的20名儿童之一,他说第一次来豫园还是自己“年纪很小”的时候,不过来到湖心亭还是第一次。他兴奋地望着湖心亭下的悠悠碧水说:“在这里俯视,可以看到很多鱼、鸭子,甚至还有乌龟和鹅,联想到《湖心亭碑记》中描写的‘鱼鸟之出没,烟云竹树之晻霭’,觉得特别有意思”。

  大世界里,苗族百褶裙或似圆盘状的“绘画”被固定在墙上;或以伞状垂挂于灯笼上;或被撑开装饰着圆桌……凑近一看,这些苗裙绣有人、动植物、器物和云雷纹、水波纹等图案,呈现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以及神话传说,因为,没有文字的苗族人一直将“历史穿在身上”。

  展品提供方金泽工艺社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苗族百褶裙制作工序多达20道,主要包括织布、染色、拼贴布条、挑绣等。其中运用的苗绣、苗族蜡染都是国家级非遗。每一条裙子都凝结着整个家族妇女的智慧。一条苗裙耗时三四年并不稀奇,有时要花去一个女人一生的时间。展品旁特意摆放的马兰、栀子、苏木等植物提醒着人们:是“草木染”让裙上斑斓延续百年。观众还可通过迷你织机体验苗族织布方式。活泼的展陈方式引得众人频频留影。本报记者 徐翌晟 肖茜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手机摄影/新民印象
   第A13版:手机摄影/新民印象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扫一扫
看曼城夺冠 曼联说不
湖心亭旁诵美文 大世界里赏苗裙
从疯抢“洋模式” 到扔掉“洋拐杖”
新民晚报文体汇A08湖心亭旁诵美文
大世界里赏苗裙
2018-04-08 2 2018年04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