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复旦剧社原创短剧昨上演
~~~复旦剧社原创短剧昨上演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园绽放《海上花》
复旦剧社原创短剧昨上演
吴翔
■ 《海上花》演出一场景
  昨天是第三个国家安全教育日,复旦剧社原创短剧《海上花》在相辉堂上演。“我们想通过这出戏告诉大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穿上军装,但我们要学习军人的精神。”该剧创作者、复旦剧社指导老师周涛说。

  上舞台“当兵” 

  《海上花》改编自周涛2013年创作的话剧《天之骄子》中的一个桥段,讲的是航母地勤组一个女兵的故事。这个女孩从大学入伍,是那个组中唯一的女兵。在一次考核中,她因为例假,身体不适,不慎在甲板上弄丢了手电筒。头顶上飞的是舰载机,脚底下踩的是战术导弹,航空母舰上容不得一点马虎。“今天要是出一丁点事,失去的将不只是全体航母舰员的生命,而是整个航空母舰,是这移动的27亩国家领土!”舞台上,中队长严厉斥责着不慎丢了手电筒的女兵,并因此将全队的成绩评定为“不通过”。从此,女兵刻苦训练,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士兵。

  饰演女兵的李悦玥是微电子学院2016级本科生,她的爷爷和外公都曾是军人,李悦玥说,这次演军人,才让她真正理解了“严守纪律”和“服从命令”的意义。

  凭想象创作

  对创作者而言,要写好一个军旅题材的故事,应该深入生活才对,可剧中涉及的航母是国之重器,军事机密。“航母上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谁也没有上去过,于是只能凭想象了。我们参照了一些影视作品,也查了一些外国的资料。好在观众也没有上去过。”周涛笑着说。

  《天之骄子》从2013年诞生至今,剧社的同学换了一拨又一拨,主演也换了几轮。不过,每一次剧社联排这出戏,周涛都会对同学们提出一个特殊的要求:要保持人民币的平整、干净。 “因为人民币上有国徽,在军队里,国徽就像烙印一样烙在帽子上,也刻在军人的心里。”在周涛看来,对于军人来说,国徽、国旗和国家领土都有着无比崇高的意义。剧社的同学们来自各个院系,“我对他们说,我们的排练、磨合,就像航母上各工种的配合,需要非常默契。”周涛说,“在演戏中相互配合,克服困难,也是一次学习军旅精神的实践。”

  学军人精神

  昨天舞台上还真有一位大学生士兵——刘向昆,他饰演的是后勤组中一个男兵。他于2015年9月入伍,退伍回归校园后,他再次回到舞台,“又当了一次兵”。

  “我发现,刘向昆当兵前后变化很大,人更成熟了。”周涛说,“退伍回来后,我发现刘向昆的眼神更加坚毅了。我想这可能与他当的是雷达兵有关,他的眼神就像山猫一样,时刻警惕着。”

  当然,登上舞台的同学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像刘向昆一样有过当兵的经历。周涛认为,戏剧的教育意义不是白话式的,而是在人的精神层面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这出戏,我们想告诉大家,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穿上军装,但我们要学习军人的精神。每个人要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学生们就要在学校好好学习。”

  谢幕后,李悦玥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每个人都爱国家并且有使命感,只有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国家的安全才会有保障。”她说。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传承红色基因”百期·要闻
   第A05版:“传承红色基因”百期·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校园绽放《海上花》
入“门”观众逾110万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4校园绽放《海上花》 2018-04-16 2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