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暗黑战场”:谁在滥用雇佣兵
于晓晶 李鹏
■ 美国雇佣兵顾问为叙利亚库尔德武装效劳
■ 着浅色迷彩服的俄私人军事承包商在叙作战
  不久前,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反恐”的美军空袭亲叙利亚政府的国民军,西方媒体称美军炸的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大批“俄罗斯雇佣兵”。俄外交部出面辟谣,称这次轰炸只导致五名俄罗斯志愿者死亡,不存在“雇佣兵”一说。叙利亚等中东冲突地带是否存在由各方雇佣军控制的“暗黑战场”?人们充满好奇。

  本小利大麻烦少

  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后,各相关国家除了直接武力干预外,还运用各种措施影响战局,其中包括派遣雇佣军。据称,现代雇佣兵普遍以“私人军事公司”(PMC)的名头转入企业化发展,向雇主提供武装人员参战、帮助雇主完成训练、后勤及情报等工作。负责这些工作的人有标准名称,即“私人准军事人员”。实际上,他们并未摆脱雇佣兵的性质。

  在重商主义的美国,“军事商业化”并不是新鲜词。“由私人准军事人员出面‘热对抗’,成功了只需付点经济代价就能扩大势力范围,失败了只需把责任推到个人身上,没什么政治风险。”美国作家克罗克在《另类军事力量》一书中指出。

  美国滥用雇佣兵,还有个心照不宣的政治原因,即避免政府因士兵伤亡过多而陷入被动。克罗克指出,雇佣兵伤亡不必列入美军名单,便于避免舆论因士兵死亡过多而抨击政府。2009年1月1日到2016年3月31日,共有1540名私人军事承包商在中东丧命,超过同期美军死亡数量(1301人)。

  认钱不认规矩

  克罗克认为,从古至今,“给钱就卖命”是雇佣兵与生俱来的天性。在职业军人眼里,他们是一群见钱眼开、毫无约束的“战场流氓”。

  根据日内瓦公约,被敌方抓住的雇佣兵没有战俘待遇,只会被当成普通罪犯关押甚至处死。另外,没有信仰、没有祖国、金钱至上的思想也让他们失去最后的底线。调查显示,活跃在中东的私人准军事人员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判断是否接受任务的标准是能否得到满意报酬。

  《福布斯》杂志曾比较过美军士兵与雇佣兵的收入,称美国政府为吸引雇佣兵开出“天价”——高出正规军士兵津贴10倍甚至15倍!数据显示,军龄三年的士官每年在伊拉克战场上可收入1.998万美元,而经验丰富的私人准军事人员每年能挣15-25万美元,比昔日驻伊美军司令弗兰克斯还高(15.4万美元)。另有报道称,五角大楼曾在不同时期以平均每人每天约1300美元的价格雇佣约350-600名私人军事公司教官,并派到叙利亚自由军和民主军等反对派阵营中,开展人员训练、战斗组织策划、武器操作培训以及战俘审讯和心理战、宣传战等业务。作为对比,美国外派军人日均收入仅140-190美元。

  涌向叙利亚淘金

  联合国曾于1989年12月批准《禁止招募、使用、资助和训练雇佣兵的国际公约》(通称《联合国雇佣兵公约》),严禁签字国在战场上使用雇佣兵。可是,美英等国不仅拒绝加入,还帮助雇佣兵机构“洗白”。

  叙利亚战争爆发后,美国、法国、卡塔尔、以色列等国以各种理由与上述公司展开“合作”,大量雇佣兵借机涌入叙利亚淘金。据估计,目前活跃在叙利亚的西方雇佣军约有1300余人,其中近千人为美国服务。在西方雇佣军调教下,叙反对派战斗力大增,能熟练掌握反坦克导弹等先进武器,战斗组织有板有眼。为了避免麻烦,美籍雇佣兵一般留在后方主导培训和财务工作,来自波黑、乌克兰、菲律宾等地的雇员就没那么幸运,要投入前线指导反对派作战。2016年7月,叙军在霍姆斯俘获两名雇佣兵,由于其平民身份,而且无法证实其国籍,最后通过特殊渠道用于换俘。于晓晶 李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传承红色基因”百期·要闻
   第A05版:“传承红色基因”百期·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恶战六年半:叙政府军收复东古塔
军界瞭望
“疲于奔命”:沙特反导作战问题多
“暗黑战场”:谁在滥用雇佣兵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1“暗黑战场”:谁在滥用雇佣兵 2018-04-16 2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