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西方国家以“化武袭击”为由企图干预,但随着4月中旬最后一支反对派武装从东古塔撤离,叙利亚阿萨德政府终于清除了“肘腋之患”。过去六年半,首都大马士革郊外的东古塔如同顶住要害的匕首,让叙政府寝食难安,如今这个重大威胁消失,也许意味着叙内战进入尾声。
隐患重重
爆发危机
东古塔,系指古塔地区东部,而古塔又是大马士革所在的拜拉达河绿洲的名字。拜拉达河进入大马士革城前,分为七条支流呈扇状散开,灌溉了大马士革及其周边超过375平方公里的土地,形成一片绿洲,隔开了叙利亚荒漠。
大马士革古城位于古塔绿洲西部,正因为这片肥沃之地,才让它成为历史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20世纪70年代,老阿萨德总统上台后,将首都近郊的东古塔作为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同时为了发展旅游业,还建设了不少景点和酒店。2011年内战爆发前,东古塔已密布大小城镇和公路,人口达200万。此外,东古塔核心地带的杜马镇也成为叙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节点,出大马士革城的第一站必经此地。
就在地区发展过程中,危机的种子却逐渐埋下。由于东古塔就业机会多,吸引叙各地劳工,尤其逊尼派人口急剧增加,而居于统治地位的却是阿拉维派。由于东古塔发展太快,阿拉维派的社会管理并不严密,蜂拥而入的逊尼派居民让阿拉维派官员们应接不暇,留下诸多治理隐患。
2011年9月内战升级,叙政府军中的逊尼派军人大量倒戈,尤其东古塔几乎一夜之间成了反对派大本营。实力大增的反对派武装一度在2012年秋控制了大半个古塔地区,甚至打到距总统巴沙尔官邸仅1.5公里的地方,幸亏叙军从外地抽调援兵反击,才在2013年9月基本收复首都城区及西古塔郊区,之后双方在东古塔形成拉锯局面。
围而不绝
劳而无功
反对派盘踞的东古塔距大马士革老城才5公里,用迫击炮就能威胁总统府,所以一直是政府军的“眼中钉”。但因全国战局起伏不定,叙军始终无法集中足够兵力,毕其功于一役。与此同时,反对派在东古塔修筑大量工事,形成一定纵深的立体防御体系,指挥部、军火库等重要设施也都地下化,另有许多补给地道(有些甚至能通行皮卡)通向库奈特拉省,那里基本处在反对派控制下,因此东古塔基本是“围而不绝”的状态。
从2013年到2016年,叙军多次进攻东古塔,但都无疾而终,只是在2014年11月的第六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战役中,叙军将东古塔与其他反对派控制区分割开,至少保证了反对派无力再从这里主动袭击大马士革了。
东西对进
穿插分割
随着2015年9月俄军直接干预叙利亚,加上来自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真主党的志愿军陆续参战,2016年起,叙军一改过去救火式打法,转而集中兵力逐个拔除反对派要点,巴尔米拉等城陆续收复,叙政府控制区基本连成一体。截至2018年初,巴沙尔总统能调动的战略预备队达到5万之众,加上土耳其出兵叙利亚北部,打击库尔德武装,引起西方强烈关注。在此情形下,反对派孤立的东古塔据点自然成为叙军的主要打击对象。
此时,反对派在东古塔的地盘已被压缩成边长约15公里的三角形,里面的武装派系也很复杂,从“基地”组织分化来的“伊斯兰军”和“深水旅”盘踞在以杜马镇为中心的东古塔北部,而西南部的伊尔宾镇和哈姆里亚镇在“拉赫曼军团”手里,而西部哈拉斯塔镇还活跃着“沙姆自由人运动”,这些集团矛盾重重,配合不力。反观叙军,包括第4、9装甲师、老虎师,共和国卫队第105、106旅等王牌部队悉数参战,还有俄军、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助阵,总兵力超过4万人。
与以往不同,叙军一改过去“四面开花”“双层包围”等复杂打法,改为简单实用的“东西对进、穿插分割”战术,降低了各部协调难度。同时,东西两路的打法也略有不同:考虑到东古塔的城镇主要集中在西部,东部多为农村,因此叙军西进集团以火力阻击、拦截和杀伤为主,主动进攻不太多,而东进集团作为主力,利用这个方向建筑物少、地势平坦开阔的特点,积极发动装甲突击。
大打夜战
摧枯拉朽
2月18日,叙军开始总攻准备,首先是空袭和炮击,然后是小规模试探性进攻。不料,2月24日,联合国通过科威特提交的叙全境停火30天的议案。众所周知,东古塔实力最强的反对派武装“伊斯兰军”的主要支持者正是科威特和沙特。好在该决议留有尾巴:停火不适用于针对极端组织的打击。叙政府坚持把同在东古塔的“深水旅”和“拉赫曼军”列为极端组织,因此继续展开军事行动。
2月25日,代号“大马士革钢”的进攻正是启动,叙军第4师和第105旅充当“铁砧”,在西面牵制反对派,并炮击哈拉斯塔,而第9师、老虎师和第106旅作为“铁锤”从东面突击。尽管反对派竭力抵抗,甚至还挖出长约1公里、宽达4米的反坦克壕,但装备大量新式T-72B3M和T-90坦克的叙军发挥夜视器材优势,大打夜战,让反对派无可奈何。至3月4日,叙军占领东古塔东半部三分之一的土地,连反对派的防御支撑点纳沙比亚镇也丢了。
这个时候,新情况又来了。西方媒体指责叙军在2月25日使用化学武器,造成死伤,要知道,2013年,同样是在东古塔,一场诡异的化学武器袭击曾让叙政府大为被动。这一次,西方国家仍希望如法炮制,打断叙军的攻势。4月14日,美英法三国出动军舰和飞机,发射超过百枚巡航导弹,打击叙政府军的多处基地和设施。
然而形势比人强,面对志在必得的叙军,任何外来介入都无法改变东古塔的战场走势。面对叙军摧枯拉朽的攻势,反对派毫无还手之力。到3月12日,东古塔约60%的土地被叙军收复,反对派被分割成三块,分别是位于北部杜马镇的“伊斯兰军”、中部哈拉斯塔镇的“沙姆自由人运动”和南部伊尔宾镇的“拉赫曼军”。由于失去东部粮库和补给地道,困守小镇的反对派意识到死守下去没有希望,被迫另寻出路。
经过和叙军的协商,各方决定采取类似阿勒颇的解决方案,即叙军允许反对派成员及其家属撤往反对派大本营伊德里卜,但必须交出全部重武器,并不得损坏任何设施。谈判中,“伊斯兰军”企图讨价还价,在碰壁后也接受了现实。3月22日,“沙姆自由人运动”率先撤退,;27日,“拉赫曼军团”也步其后尘;4月2日,“伊斯兰军”最后撤退。经过六年半的恶战后,大马士革终于不用整天面对近在咫尺的威胁了。而失去东古塔后,反对派已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重要城市,前景越发暗淡。或许,经历多年混战的叙利亚将迎来持久和平的一线希望吧。
本版图片 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