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扎根”肺脏外,肺癌还离开胸部到达大脑,临床上称为“远处转移”。出现脑转移说明肿瘤已经发展到第四期,即晚期。肺癌脑转移发生率较高,约10%的肺腺癌患者在初诊时可发现,40%-5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整个病程的某个阶段出现脑转移。晚期肺癌的治疗本身就非常复杂,网络信息根本无法帮到患者,即便是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或放疗科医生,因为从事专业不同,也只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提出相应的治疗意见。调研结果显示,放疗科医生更认可“放疗可以帮助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治疗理念,而呼吸科医生更认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可以延缓脑转移患者接受放疗的时间”的治疗理念。这反映出不同科室的医生对肺癌脑转移相关治疗理念的认可度存在不同。
“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是临床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所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案,并随着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和颅内转移灶数量的增加,其运用比例也随之增加。带有EGFR突变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选择靶向治疗的适用性则更高。放疗有两种技术方式,全脑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放射源的大小以及对病灶数量的要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多数选择全脑放疗。在实际放疗方案应用上,各科室医生在治疗时机的选择和放疗使用比例上需具体病情具体分析。故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呼吁,肺癌脑转移的精准诊疗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推广,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延长生存时间。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