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科创”热土上一个个梦想生根发芽迈向世界
~~~“上海科创”热土上一个个梦想生根发芽迈向世界
     
2018年05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心塑造一流 匠心打造精品
“上海科创”热土上一个个梦想生根发芽迈向世界
郜阳
■ 上海超导材料生产线
■ 依图人脸识别技术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见习记者 郜阳

  如今,“科创中心”正成为上海着力打造的重要城市品牌。在这块科创热土上,有张江的“地标品牌”、有处于引领地位的“研发品牌”、有具有先导优势并具有完整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品牌”,以及一批蓬勃发展的独角兽“小企业品牌”。在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上,上海科创板块围绕“科技创新,上海城市品牌之魂”的主题,展示了一个个科创梦想在上海生根、发芽的历程。

  高温超导 走在创新前沿

  你想象得到吗?未来给汽车充电无需线路连接,利用超导线圈可实现更高效的电能输送;未来的磁悬浮列车,磁轨在上、座舱在下,真空管道里的载人时速可达千公里以上……这些,都依赖全球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及其应用。

  本世纪第一个10年,全球只有3家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供应商,两家在美国,卖得很贵;另一家在日本,禁止出口。

  2007年,上海交大团队经过3年多自主研发,研制出国内第一根百米级高温超导带材。如何将实验室成果转为产品,惠及百姓?2011年,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与上海交大深度合作。双方走出一条“术有专攻”的产学研合作道路。“双方成立上海超导联合研究院,交大获得研究经费持续研发,企业给予一定百分比利润回馈。”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跃介绍。

  5年前的第十一届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评选上,年轻的小伙子朱佳敏带来了他的“宝贝”——磁控溅射机。这可是上海超导生产流水线上的第一台机器。如今,洁净车间里,一整条流水线在科研人员的操作下有序工作着,一次就能生产出1公里长的超导材料,而朱佳敏也成长为超导材料事业部总经理。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生产装备与工艺的自主化。”赵跃很是自豪,“美国两家主流生产商成品率不足五成,我们的成品率超过70%,一条生产线年产4毫米宽带材近900公里。”全球领先的低温强磁场性能、世界先进的低阻接头技术、国际一流的带材性能稳定性……一项项“世界一流”让上海超导走在了创新的最前沿。“全球能生产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的企业不超过10家,其中年产能超过100公里的只有5家,全部装备自主设计并制造的只有上海超导。”大浪淘沙,上海超导人怀抱着振兴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梦想,以工匠精神打造精益求精的产品,站上了金字塔顶端。

  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上海超导出品”将和国人见面:东北某市超导低空列车旅游专线已经立项;重离子癌症治疗仪也将配备具有超导磁体的加速器;国内多个超导电缆项目已立项或正在预研。

  人脸识别

  世界双料冠军

  坐落于金虹桥的依图科技欢迎访客的方式有些特别。从进门开始,你就能感受到这家“独角兽”企业对自家研发技术的自豪。刷脸门禁、访客欢迎系统……你仿佛置身于高科技的海洋。

  最让依图人自豪的,莫过于“双料冠军”的头衔。去年,在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NIST)主办的国际权威人脸识别测试(FRVT)中,依图在千万分之一误报下达到识别准确率95.5%,是全球工业界目前在此项指标下的最好水平,也是首个在这一测试中获得冠军的中国技术与算法公司;两个月后,依图又在由美国国家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IARPA)主办的人脸识别挑战赛(FRPC)上,获得人脸识别算法检索准确率冠军。

  这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上海企业,2012年诞生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边的居民区,两室一厅里堆满电脑,凌晨三四时灯火通明;一年后,两室一厅换到三室一厅,程序员们穿着短袖光着脚在公司里走,望着黄浦江,憧憬接下来的十年。后来,依图的办公室越来越大,集聚的人才越来越多,研发的技术越来越前沿……两位创始人朱珑和林晨曦带领团队凭着一腔热血坚持了下来。

  依图自主研发了立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依图人像大平台,已成为警方的破案利器。目前,大平台为28个省公安厅局提供服务,覆盖全国超过150多个省市地方的公安部门。人脸识别也被日渐广泛运用到日常的城市安全维护当中。依图圆满胜任了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珠海航展、杭州G20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天津全运会、厦门金砖五国峰会等大型会务的安保工作,实现了刑事、治安警情“零接报”。

  此外,依图人像大平台还能应用于民生。在上海救助站,依图去年帮助了十几名失智人员和走失老人比对出身份信息,使他们重返家园。在宾馆、网吧、车管所、驾校,它能提供快速、精准的人证核验功能。在智慧医疗方面,医疗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在上海、浙江等数十家顶级三甲医院临床应用。

  如今,依图正不断拓展在AI领域的技术和商业布局,迈出全球化发展的脚步。

  “懂你”汽车

  驶向千家万户

  这是一辆“懂你”的汽车,会跟你聊天,会主动播放你喜欢的音乐,会带你去喜欢的餐厅……这并非出现在科幻电影和梦想世界里,这辆“会呼吸”的汽车已来到现实世界。

  2015年12月,威马汽车成立。威马拼音的首字母是德文里“世界冠军”一词的缩写,建立伊始,威马就想要制造“世界冠军”级的智能汽车产品。现在,威马人正朝着目标一步步迈进。

  就在上个月,威马汽车推出业内首款全车交互纯电SUV威马EX5,真正实现全车交互智能化体验。成立之初,威马汽车的智能网联团队就开始思考: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智能化时代,推动智能化汽车普及的源动力到底是什么?在他们看来,作为未来最重要的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的普及必须建立在软件化的基础上。只有将汽车的每一个硬件都作为软件化的对象,赋予每一个硬件都可以使用软件进行复杂编程的能力,让每一个硬件都拥有“头脑”,实现全车深度软件化,汽车才有真正实现智能化的可能。

  而越来越多的硬件被深度软件化以后,要高效调动这些功能,实现多维度的交互组合,还需要一套强大的指挥系统。因此,作为威马智能汽车的灵魂,全车交互智能引擎应运而生。

  在全车交互智能引擎的驱动下,威马汽车打造的全车交互智能化之路已经开启。上车前,通过威马ID的识别,它会像一位熟识的朋友,用一系列基于语音、灯光、交互车窗及感应门把手的主动问候,欢迎你的到来。用车中,系统会时刻同步你的出行状态,以你最习惯的方式呈现屏幕操作界面,并在你发出指令时,调动各个功能部件满足你的需求。离车的时候,会实时发出提醒,叮嘱你不要忘记随身物品。如果需要,它还会提前建立与智能家居的联动,让你一进家门就能感受到最舒适的温度,或是立刻洗上一个热水澡。

  如今,威马已拥有逾千人的团队,总部、设计和研发中心都在上海,在北京、成都、温州和国外也有分布。正如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所言,威马的目的地不是星辰大海,而是千家万户;不是脑洞大开想象出来的未来生物,而是打开用户心门的市场普及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法谭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广告
   第A28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广告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创心塑造一流 匠心打造精品
广告
新民晚报要闻A05创心塑造一流 匠心打造精品 2018-05-08 2 2018年05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