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校园电影院线建设已于2016年启动,按照《上海市文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沪教委文教〔2016〕3号文的工作部署,至2017年底,上海已有70多所试点学校进行了数字电影专用终端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疏通了在学校有电影可看的瓶颈后,还要发掘电影的育人价值,这就离不开教学研究的参与。
实践 同步推进,促进育人落实
校园电影院线的探索与建设不乏试水者,其中就包括完全的商业运作和单独的行政推行。然而实践证明,市场途径离不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电部门的政府力量支持,只有两者合力,才能准确对接学生的观影需求和教师的育人需求。
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文创五十条”)为上海市校园电影院线建设注入了“强心剂”。根据“文创五十条”,上海将做强一批优势院线,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教育特色院线发展。
在教育和文化“殊途同归”的大背景下,上海市校园电影院线建设项目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创建之初将发掘电影的育人价值作为重点,采取院线设施、平台建设与相关课程教学研究同步推进的方式,来促进电影育人工作的有效落实。
作为项目的主持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后简称“市教委教研室”)组织了校园院线观影推荐目录、开发教材、课程设计及学校应用的相关工作。在观影推荐目录编制上,市教委教研室根据不同学段形成电影推荐目录编制要求,组织专业人员分三批编制中小学学生观影推荐目录;在影视艺术专题课程开发方面,组织专家开发了《闪闪的红星》和《光辉的历程》两本教材,推出了《电影鉴赏》、《微电影导演创作》、《中学生视频制作工作坊》三门课程。为了充分发挥电影中音乐和戏剧元素的育人价值,市教委教研室以教材中的经典革命歌曲为基础,在全市举行了“银屏军歌秀”活动。
探索 电影育人期待理念迭代
2017年《建军大业》《空天猎》等影片相继上映,年中上映的《战狼2》更是让国内观众自豪感倍增。2018年的《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继续掀起国人的爱国主义观影热潮。短短一年时间内,电影市场掀起一股“正能量”风,这一年无疑是一次爱国主义影片的高峰年。
然而,这些富含爱国主义价值的影片,却并不一定是可以“拿来就用”的素材。以《红海行动》为例,尽管主题是展示我军现代化威武之师,但因需要一定的时政知识积累,以及有着较多的战斗场面,该片是否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观看,还要斟酌。
与此同时,一部影片的育人价值不同于学科教育白纸黑字的知识点,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达的,具有隐性的特征,即便是成人也需要梳理后才能有所领悟,更不用说学生了。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就将观影列入学生校外活动之一,并坚持落实至今。但是,在电影价值多元、电影类型更加丰富的今天,电影育人的实现形态也趋于多样,不再限于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只有在电影、课程、教学、师资的四位一体协同作用下,学生才能对电影价值产生更深层次的情境式领悟。
市教委教研室邀请专家精心筛选观影目录,指导教师开展电影育人活动,重点探索育人研究活动。市教委教研室认为,校园电影育人实践受不少现实条件制约,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为此,提出了电影育人的“四种形态”,鼓励学校按实际校情推进工作,并依学生所需逐步深入:一是散点观影,学校按短期的育人需求组织学生观影,观影前后不安排其他教学内容;二是专题活动,学校在观影的前后配套专题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影片的理解;三是系列活动,学校按长期需求设计系列的观影活动,并在每次观影前后配套相互联系的活动;四是专题课程,学校基于本校情况,开设专题的电影课程进行校园电影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