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部聚焦红色文化、展现江南风情的交响乐作品,叶小纲用“夹叙夹议”来形容,全剧以序曲《社戏》及《闰土》《阿Q》《祥林嫂》等九个章节,巧妙运用鲁迅笔下作品及人物,勾勒其伟大革命者的形象。据悉,音乐会由指挥家胡咏言执棒,而担任独唱的世界级歌唱家宋元明、朱慧玲、石倚洁、刘嵩虎、沈洋及担任朗诵的濮存昕也将给予《鲁迅》助力。
酝酿40年“水到渠成”
说起鲁迅,热爱文学和写作的叶小纲有很多话想说。早在工厂学徒时期,叶小纲就用领到的第一笔工资17.84元买了一套薄薄的《鲁迅文集》。书虽薄制作却精良,纸质耐用,适合随身携带时时翻看。他说:“虽然后来也买过许多精装版高大上的鲁迅文学作品,但大多为典藏,想起来翻阅时,依然回去寻觅那易翻阅的薄本。”
前不久,叶小纲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有感而发写了一篇《鲁迅不鸡汤》的小文,让好友观之莞尔。而熟悉他文风的人,都能从略为犀利的笔触中,寻到鲁迅的影子。而他自己也毫不讳言:“自小读鲁迅,就会摘抄他文中的精句妙语,至今我都能大段背诵他的名作。我的文章风格,也受其影响。”
然而,文学和音乐创作毕竟不同。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要用交响乐形式展现鲁迅的形象,太过抽象难以描摹,可叶小纲却丝毫没有“难产”的感受,他颇有些自得地表示:“草稿也就只打了1个月,配器用了2个月,写的时候那乐曲流泻而出,就像水龙头打开了一样,一气呵成。”他说这份“水到渠成”源自心底40年的酝酿:“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带着“孩子气”的鲁迅
叶小纲对鲁迅及其文学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直接影响了交响乐作品的创作。据悉,这部交响乐的《鲁迅》共分九个章节,序曲《社戏》之后,是《闰土》《阿Q》《祥林嫂》,中国观众熟得不能再熟的人物便相继登场,这些鲁迅笔下的人物皆由世界级歌唱家担任。
此前被认为最难想象的沈洋版“阿Q”,居然在北京演出时一锤定音,不少乐迷表示沈洋把“阿Q”演活了。而难度最高的当属朱慧玲饰演的“祥林嫂”,叶小纲为“祥林嫂”写的唱段一句一个转调,极其难以把控,就连他都说太难唱了,然而,却被朱慧玲巧妙“攻破”。
《野草》《铸剑》《朝花夕拾》3个章节以不同风格呈现,其中《野草》邀濮存昕担任朗诵。《铸剑》自成一体,由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男中音歌唱家刘嵩虎、男低音歌唱家沈洋共同完成。再是《两地书》,最后升华为《魂》。
较为特别的是,相比此前章节都由鲁迅笔下人物或作品做支撑,《两地书》则完全是叶小纲和鲁迅灵魂的“音乐对话”。叶小纲自鲁迅和许广平的书信中获得灵感,在其犀利的文章后,寻到了另外一个带着些许“孩子气”的温柔的鲁迅。
“老朋友”携手谱新曲
据悉,为让交响乐作品中的鲁迅形象更为饱满,叶小纲还多次探访鲁迅生平的足迹,包括绍兴鲁迅故居和鲁迅生命中最后十年工作过的上海虹口,以及京、沪、绍三地的鲁迅纪念馆。以期更准确地把握鲁迅作品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和中国魂;而《鲁迅》中许多章节,也都融入了苏浙平湖一带的戏曲音乐元素,如绍兴大班、宁波滩簧等。
此外,交响乐《鲁迅》选择上海爱乐乐团也非偶然,而是一段延续了半辈子的交情。上海爱乐乐团的前身是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在叶小纲初回国时,就曾同乐团合作《江南回忆》。而上月,上海爱乐乐团刚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了叶小纲的《草原之歌》。
上海爱乐乐团常务副团长孙红表示,上海爱乐乐团一贯重视和支持中国作品,近年来委约首演了吕其明、奚其明、许舒亚、叶国辉、龚天鹏等一大批老中青华人作曲家的作品,每年演出的三分之一都是中国作品。现如今,叶小纲也受邀成为上海爱乐乐团的驻团艺术家。孙红表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此次上演叶小纲的《鲁迅》,正是对中国故事的讲述、对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