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今天,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首先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
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开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聚焦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红利最大程度惠及人民群众,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200余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贯穿于十九大报告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之源。“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再次向人民作出了庄严的承诺。在学者看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就是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这是我们衡量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标杆、标尺、标准。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更需要我们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当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要求上海“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我们要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让人民群众和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上海的大调研,从一开始就以务实、严谨的态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收集来自基层的智慧。2018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委书记李强来到上海虹桥商务区调研,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主题的座谈会,拉开了上海2018年“大调研”的序幕。
大调研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通过踏实的工作、扎实的举措、务实的成效,才能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才能实实在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问题。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深化改革,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会倾听群众的声音,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意愿、体现群众需求,其实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而这也恰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人民名义”。
焕发改革热情、投身改革实践、分享改革成果,人民群众始终是改革的主体。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今天的改革开放更需要“全民参与”,这就需要我们以大调研为契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我们才能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