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开放水平
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美经济研讨会昨天在沪举行,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在致辞中介绍了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
上海已经成为国际上金融市场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上海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等各类全国性的金融要素市场。同时,上海已经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达到了30%。
郑杨表示,上海将在六个方面争取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先行先试,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市场对方开放,拓展FT账户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以及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机制的市场准入。
上海金融业开放的第一批8个项目已经推出,下一步将继续推出更多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项目,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地区和业务类别,不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对外开放的水平,同时将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自贸区建设的联动,积极争取国家把新的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新型科技等放在上海先行先试,进一步提升投融资功能,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试点,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要进一步提升上海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发展全球新的金融市场,引进国际知名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扩大引入境外长期资金参与上海证券市场,扩大境外主体发行熊猫债的规模,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在岸商品中心,逐步形成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集聚发展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机构,汇聚全球的资源来支持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协商才能达到双赢
昨天的中美经济研讨会,就中美贸易摩擦、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设别和防范等话题展开研讨,原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美国彼得森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高级研究员Robert Lawrence认为,传统世贸组织的一些规则正在被破坏。
他说,像美国这次对钢铁和铝加征关税,不仅仅是对世贸组织规则的破坏,而且也是违背了最惠国待遇的。在世贸组织的规则下,各国其实是不允许超出他们关税条款水平,除非有WTO的批准,他们不能够单方面去调整这样的关税。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明棋表示,中国这几年的出口增速是放缓的,而且回调幅度还比较大。对于中美贸易,他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应该是美国通过扩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才能达成双赢,双方通过协商达成双赢的格局来进行双方的合作,把失衡逐步减少,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的目标。
中国企业近几年境外投资遇到不少问题,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做了一个“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设别与防范”的研究报告,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介绍,这个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如何应对。
对于中国境外投资,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Nicolas Veron认为,现在欧盟的做法与美国不同,欧盟更加积极与中国进行外贸方面的沟通,还有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等,欧盟与中国其实有更多的共同点,虽然欧洲也有保护主义,但有更好的开放度,值得中国企业赴境外投资考虑。 首席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