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可以走走逛逛的120个虹口文化名人旧居形成“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可以走走逛逛的120个虹口文化名人旧居形成“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2018年05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过茅盾小道 徜徉丁玲旧居
可以走走逛逛的120个虹口文化名人旧居形成“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徐翌晟 朱光
●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旧址 ●瞿秋白旧居 ●一九二七年江苏省委所在地 ●里面有多处名人旧居 ● 丁玲旧居 新民图表 制图 戴佳嘉 图片提供 胡晓芒
  如果把拥有深厚历史人文积淀的虹口区视作一家博物馆,那么星罗棋布于街巷深处的各类旧址遗址、名人故居、优秀历史建筑就是博物馆中一个个默然不语的展品,或许,不经意的回头与擦肩之中,就是文豪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今年国家博物馆日之际,这些名人旧居、红色遗迹将被正式挂牌,有心人可以通过扫描现代信息技术的二维码,了解其中漫长纷繁的历史,聆听这些沉默的砖瓦“讲述”自己的故事。

  小巷深处有故事

  昨天,位于昆山花园路7号的丁玲旧居正式挂牌。1933年2月,女作家丁玲搬入其中的三楼居住。深深的小巷里,午后的阳光灿烂夺目,令骤然步入光线暗淡的楼道中人有瞬间的目眩,木楼梯在脚下咯吱作响。丁玲在此间创作了短篇小说《奔》、散文《我的创作生活》等。正如大部分的虹口名人故居一样,几十年间,这里早已入住了寻常人家。

  挂牌的丁玲旧居,与茅盾、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左翼文人聚居的山阴路、多伦路中间,隔着一段不算短的距离,“丁玲在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时,向茅盾等人约过稿。”虹口区文史馆馆长何瑛介绍。也许,当年,丁玲就坐着黄包车,或者站在直通往终点静安寺的2路丁丁车上,一路眼望着窗外流动的街景,之后来到大陆新邨、景云里参与到文人的聚会中间。这一路的“茅盾小道”,是革命同志的彼此欣赏也是对中国未来的无限期许。

  大陆新邨知己多

  沿着四川北路,车行一路,到达山阴路上的大陆新邨,这是一群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由大陆银行上海信托部投资,于1931年落成。鲁迅故居是大陆新邨132弄的最后第二幢。鲁迅在1933年4月11日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迁入,1936年10月19日在这里逝世。鲁迅逝世后,许广平搬出,故居主人几经变化。1950年1月恢复开放。往后两条弄堂,便是大陆新邨156弄29号即今山阴路156弄29号,1933年4月,茅盾化名沈名甫住在此处,他与鲁迅一起以《申报·自由谈》为阵地,发表大量抨击时政、痛砭痼弊杂文。其中茅盾共写33篇。

  横过一条马路,对面即是瞿秋白旧居。1933年3月,经鲁迅介绍,瞿秋白夫妇在日照里即今山阴路133弄12号的亭子间居住。鲁迅几乎每天都要过马路到对面的瞿秋白家,有时还会提着一篮新鲜出炉的面包。他们一起谈论时事、文艺,共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结下深厚的友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为写照。

  景云里风云际会

  沿着山阴路,穿过四川北路,从多伦路绕进横浜路,步行不远处便是景云里。景云里1925年建造,占地1650平方米,有石库门式住房32幢,1928年到1932年。鲁迅、茅盾、叶圣陶、柔石、冯雪峰等一批文化名人先后居住于此。1927年8月,茅盾遭国民党政府通缉在景云里11号甲隐居,与鲁迅、叶圣陶、周建人等为邻。此前的1927年5月,叶圣陶迁居景云里11号。在此期间,叶圣陶接替赴欧洲游学的郑振铎主编《小说月报》,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茅盾、丁玲、施蛰存、巴金等处女作均经他手发表,奖掖后人,成为美谈。

  还有拉莫斯公寓、多伦路等等,在虹口,稍稍移步便能与名人故居、旧居相逢,与曾经的“风云”相遇,也正是这些文人转移聚集的脚步,串起了一段左翼革命文学史,“虹口区120处名人旧居,优秀历史建筑,都有望在年内挂牌。”何瑛介绍。本报记者 徐翌晟

  部分旧居博物馆一览

  【静安区】

  毛泽东旧居陈列馆

  地址:茂名北路120弄

  上海市自然博物馆

  地址:北京西路510号

  徐志摩与陆小曼故居

  地址:延安中路913弄四明村内

  张爱玲故居

  地址:常德路195号

  【徐汇区】

  宋庆龄故居

  地址:淮海中路1842号

  东方乐器博物馆

  地址:高安路18弄20号

  巴金故居

  地址:武康路113号

  上海戏剧博物馆

  地址:华山路600号上海戏剧学院内

  【黄浦区】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地址:黄陂南路374号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地址:香山路7号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地址:南京西路325号

  梅兰芳纪念馆

  地址:思南路87号

  记者手记

  行走中的博物馆

  逛逛马路,看看旧居,一条条串起人文情怀的城市“毛细血管”,也是我们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无论是在虹口挂牌的120处名人旧居,还是“居住”着各类名人的长宁愚园路,抑或徐汇武康路,大树掩映下、曲径通幽处,都暗藏着可以凭吊、值得敬仰的大事件、大人物。

  人、屋、街,既构成了街区,也形成了历史。我们不断挖掘出来的革命志士、左翼文人、红色伉俪、文艺名家,丰富了我们对这座城市的认识,并感受到它的生机勃勃。不断“冒”出来的旧居,渐渐形成了历史风貌区,让我们在七八十步间跨越七八十年。

  除了名人旧居,还有各类专业博物馆展现各个领域的发展脉络,美术博物馆展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各种形态的美,民间博物馆凸显全民投身博物收藏的热情与实力……

  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有温度。走着看着想着念着,时空穿梭间,心底触动时。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教育/新民环球·广告
走过茅盾小道 徜徉丁玲旧居
看展览提升幸福指数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走过茅盾小道 徜徉丁玲旧居 2018-05-17 2 2018年05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