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创新不断
家庭医生是经过家庭(全科)医学专业教育训练的医生,提供综合健康问题的解决建议,向家庭的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护和预防服务。数据显示,上海现有7000名全科医师。
在长宁区卫生计生委主任葛敏、副主任江萍的记忆中,搭档十来年,整个团队的制度设计重点,就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以及提升家庭医生能力和积极性的问题。
在家庭医生平台管理方面,长宁区更是不乏创新、完善之举:
■ 后勤服务、检验检查集约化外包,将有限的编制用于引入临床医生和护士;
■ 建设三种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服务的便捷度和合理性;
■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增基药品规,实行慢病长处方和站点处方外配,方便居民配药。
愿意干到退休
年届四旬的封骏,出生在长宁北新泾,学校毕业后就在长宁华阳社区做“地段医生”,19年了,周边长宁支路万航渡路上的张大叔李大妈,他熟悉得跟个居委会干部似的。现在,封医生带着一支由5名医生、2名护士、1名公卫、1名助手外加一名“自主返聘”的退休医生等10人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还有一间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团队组成的5对组合,每组签约服务2000至2500名人,约近1000户居民。
“忙是真忙!每周基本都是5个半天社区门诊,一个月下来我要看2000多人次吧。”“我们现在也跟大医院专家一样哦,周末到处开会、进修。忙是真忙。”封医生觉得现在做得很起劲,将来居民常见病慢性病会越来越习惯先在社区解决,自己一定会“踏踏实实地做到60岁退休”。
签约家庭医生好处多
其实在长宁,像封骏这样的家庭医生“明星”有一大批。周桥社区王雯雯的儿童生长以育及常见病,天山社区陶齐渊的职业人群健康评估与指导……长宁10个社区已建立的46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各有所长,更具社区风采。
截至2017年底,长宁区家庭医生已签约居民34.5万,签约率达50.1%,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评价连年保持在90分以上。
以委托复旦大学对长宁区签约居民就医结构进行跟踪评估,结果显示,签约居民于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结构为76.14%、13.41%、10.45%,他们在基层就诊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签约居民。另一则第三方追踪评估还显示,长宁区与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务利用以及慢病控制结果,均优于非签约居民。以慢病管理工作覆盖比例为例,签约居民为85.06%,明显高于非签约居民的46.17%。签约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效果“很好或比较好”占63.0%,而非签约患者仅为39.52%。本报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