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长宁区先行先试十年创新不断~~~
长宁区先行先试十年创新不断~~~
长宁区先行先试十年创新不断~~~
长宁区先行先试十年创新不断~~~
长宁区先行先试十年创新不断~~~
     
2018年05月2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宁区先行先试十年创新不断
家庭医生居民签约率达50.1%
施捷
  5月19日是第8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作为家庭医生制度改革的先行先试者,从2008年以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起步率先探索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到2011年,成功实现家庭医生服务覆盖全部居委;从首推以家庭医生名字命名的“陈华医生工作室”,到创造性地开启家庭医生多点执业方式与行政助手模式来为家庭医生增效减负——本市长宁区围绕老百姓看病问题,不断努力地在定目标、寻路径、创模式、建机制。

  先行先试创新不断

  家庭医生是经过家庭(全科)医学专业教育训练的医生,提供综合健康问题的解决建议,向家庭的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护和预防服务。数据显示,上海现有7000名全科医师。

  在长宁区卫生计生委主任葛敏、副主任江萍的记忆中,搭档十来年,整个团队的制度设计重点,就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以及提升家庭医生能力和积极性的问题。

  在家庭医生平台管理方面,长宁区更是不乏创新、完善之举:

  ■ 后勤服务、检验检查集约化外包,将有限的编制用于引入临床医生和护士;

  ■ 建设三种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服务的便捷度和合理性;

  ■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增基药品规,实行慢病长处方和站点处方外配,方便居民配药。

  愿意干到退休

  年届四旬的封骏,出生在长宁北新泾,学校毕业后就在长宁华阳社区做“地段医生”,19年了,周边长宁支路万航渡路上的张大叔李大妈,他熟悉得跟个居委会干部似的。现在,封医生带着一支由5名医生、2名护士、1名公卫、1名助手外加一名“自主返聘”的退休医生等10人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还有一间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团队组成的5对组合,每组签约服务2000至2500名人,约近1000户居民。

  “忙是真忙!每周基本都是5个半天社区门诊,一个月下来我要看2000多人次吧。”“我们现在也跟大医院专家一样哦,周末到处开会、进修。忙是真忙。”封医生觉得现在做得很起劲,将来居民常见病慢性病会越来越习惯先在社区解决,自己一定会“踏踏实实地做到60岁退休”。

  签约家庭医生好处多

  其实在长宁,像封骏这样的家庭医生“明星”有一大批。周桥社区王雯雯的儿童生长以育及常见病,天山社区陶齐渊的职业人群健康评估与指导……长宁10个社区已建立的46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各有所长,更具社区风采。

  截至2017年底,长宁区家庭医生已签约居民34.5万,签约率达50.1%,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评价连年保持在90分以上。

  以委托复旦大学对长宁区签约居民就医结构进行跟踪评估,结果显示,签约居民于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结构为76.14%、13.41%、10.45%,他们在基层就诊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签约居民。另一则第三方追踪评估还显示,长宁区与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务利用以及慢病控制结果,均优于非签约居民。以慢病管理工作覆盖比例为例,签约居民为85.06%,明显高于非签约居民的46.17%。签约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效果“很好或比较好”占63.0%,而非签约患者仅为39.52%。本报记者 施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迎接第28次"全国助残日"和第19次"上海助残周"
   第A07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3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0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特稿/ 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中美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
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朝关系
亲近崇尚科学,夯实万众创新基础
打造三位一体数字经济服务体系
家庭医生居民签约率达50.1%
新民晚报要闻A02家庭医生居民签约率达50.1% 2018-05-20 2 2018年05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