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因相传孔子弟子言偃来境讲学,后人为“敬奉贤人”而得名。当前,上海正全力打造“四大品牌”。在此背景下,奉贤将如何在品牌建设上赢得战略主动、取得先发优势?奉贤区委副书记、区长华源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问:奉贤区在“四大品牌”的打造上,重点将在哪几方面下功夫?
答:自去年12月李强书记提出要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以来,奉贤全面贯彻落实,明确将“东方美谷”建设作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四大品牌”决策部署的主攻方向和最佳着力点。“东方美谷”概念是2015年底提出的,希望将奉贤打造成为一个“美丽健康产业的硅谷”。经过几年的发展,“东方美谷”声誉日隆,已从单一产业品牌提升为全面展示奉贤全域产业之美、城市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综合性城市品牌。把“东方美谷”建设与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相结合,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相结合,全面提升“东方美谷,全域之美”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努力成为上海“四大品牌”的重要支撑和新时代奉贤最有特色的城市标识。
问:在制造品牌上奉贤有何优势?
答:应勇市长强调,郊区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主战场,奉贤要努力成为先进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围绕这一要求,奉贤打响制造品牌,展示全域产业之美的重点是要进一步聚焦“四区”目标,即上海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上海大健康产业核心承载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和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实体经济发展新高地。
美丽健康产业核心承载区方面,奉贤拥有上海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产业基础,荣获了全国唯一的“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称号,集聚了如新、科丝美诗、伽蓝、上美、百雀羚等一批化妆品领域,以及药明康德、上海莱士、凯宝药业、和黄药业等一批生物医药领域龙头企业,组建了中国香精香料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化妆品检测中心等行业一流的服务机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全链条、全过程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推动更多国际知名品牌落户奉贤,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级美丽健康产业品牌汇聚地。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方面,要抓牢关键核心技术、高端产业集群、过硬质量品质三个环节,强化土地、财税、人才等政策供给创新,打造全新制造生态系统,全力推动新能源和新材料、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四新经济发展。要加强与临港、漕河泾、张江、市化工区的对接合作,推进“名园”塑造。要抢抓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闵行出口加工区升级为奉贤综合保税区等机遇,推动奉贤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达到新高度。此外,打响全市唯一的千人计划园区品牌,全面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问:奉贤在城区服务功能上重点定位是什么?有何具体的提升举措?
答:重点是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一手抓新城建设,一手抓乡村振兴,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努力将奉贤建设成为杭州湾北岸辐射服务长三角的综合性服务型核心城市。
新城建设方面,在全力推动轨交15号线南延伸段、闵浦三桥、S3、奉浦东桥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融入“上海35分钟城市圈”和“长三角1.5小时城市半径圈”。全力推动城市博物馆、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国妇婴奉贤院区、万达广场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让在奉贤的企业和群众享受高品质的文化、教育、医疗、购物等公共服务。在项目建设提速的同时,要坚持建管并举,着力提升建设品质、招商品质和运营品质,着力提升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要坚持产城文生融合发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凸显江南韵味、水乡特色,着力打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城市。
问:奉贤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古风民俗流传至今,请问作为海派文化的一部分,奉贤将如何展示“人文之美”?
答:奉贤独有的“贤文化”,承载着人文和城市底蕴。我们将坚持把文化作为提升城市温度的关键要素,充分用好“贤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突出国际化、品牌化、时代性、群众性,着力打造新时代“南上海文化名城”。
一要进一步彰显上海市郊首家全国文明城区的独特魅力,实现“好家训好家风”、培育与弘扬“贤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激活城市文明的细胞;二要进一步加强良渚遗址、华亭海塘、青村老街等具有江南特色历史风貌的整体性保护,推动柘林滚灯、庄行土布染织、奉城刻纸木雕等传统工艺的复兴,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三要进一步以国际化视野提升文化活动品质,举办“东方美谷艺术节”、世界化妆品大会、新丝路模特大赛等具有国际化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四要进一步壮大文化产业,市区联动规划建设南上海出版园,依托晨光文具等品牌企业,培育做强特色文创园,构建“东西南北中”五大产业板块,全力打造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问: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奉贤有着怎样的亮点与特色?
答: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改革再出发的勇气,推动上海营商环境优化,并提出了“一网通办”的总体要求。一季度,我们围绕使奉贤成为全市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目标,先后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和深化“放管服”改革“1+4”文件,明确了2018年要重点推进的十项“放管服”改革任务。其中,“一网通办”改革方面,要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推动“群众跑腿”转向“数据跑路”,上半年,实现90%审批事项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要高标准组建区政务数据管理中心,承担全区政务数据汇集、共享、开放、应用等工作。打造政府企业直通车平台方面,要学习借鉴企业售后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企业服务平台,第一时间接收、发现企业困难诉求,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反馈,并让企业给政府服务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