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河铃木曾经辉煌过。2000年左右,曾有厂家销售人员很自豪地介绍说:上海跑的面包车,有80%是北斗星。时隔已久,具体数据不可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昌河铃木产品热销是肯定的。2007年的时候,昌河铃木销售依旧不差,在景德镇,昌河铃木工人的工资、福利在当地是最高的。
只是,几年后再讨论热销、再讨论薪酬,就有点尴尬了,因为产品更新换代慢、不符合市场需求、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等,专注小型车的昌河铃木销量开始稳定地下滑,逐渐边缘化,尤其是在这几年,昌河铃木与智能、互联、新能源等热门话题几乎绝缘,存在感越来越弱。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昌河铃木销量为4.1万辆,同比下滑48.1%。2018年4月份昌河铃木整体销量为1301辆,环比下降10%,截至2018年4月累计销量达到5301辆,在所有厂商中排位第98位。
虽然销售表现不是最差的,但它还是选择了谢幕。铃木擅长并执着于研发生产小车,无法战略转型做中国人喜欢的“大车”,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两家在华合资企业的年销量,在铃木全球销量中,只占5%的份额,铃木离场也属意料之中。
在传统合资车企中,因为销售失意而离场或正打算离场的,不止它一家,本月初,菲亚特集团也有意结束菲亚特品牌在华的合资关系,退出中国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历史,而市场也不再给任何一家车企第二次机会,不重视市场或者不尊重消费者的车企,被淘汰离场再正常不过。
接下来,又会是谁呢? 白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