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记C919身后的强度试验“兄弟团”
~~~——记C919身后的强度试验“兄弟团”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力攻关 锻造大飞机“钢铁脊梁”
——记C919身后的强度试验“兄弟团”
叶薇
  上海浦东机场附近的C919全机静力疲劳试验室内,一架飞机被钢铁框架包裹,机身被很多细细的钢索吊拉着。它“浑身”缠绕几百公里管线、贴满1.6万个白色胶布带应变片,还有近百个标明试验数字的载荷加载点。这是C919大型客机的验证机,它永远无法翱翔蓝天,却为祖国的蓝天事业“饱经折磨”,经历各种极限工况试验。

  在它背后,有一支强度试验团队,他们默默无闻,功在幕后,一起锻造中国大飞机的“钢铁脊梁”;他们分属三家不同的单位,却始终拧成一股绳,携手并肩不言弃,迸发出托举大飞机的千钧力。他们中党员占比高达75%,在关键时刻,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极限挑战”

  对于C919来说,从首飞到取得型号合格证,“受刑”一样的“折磨”与“熔炼”不过刚刚开始。强度验证是适航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全机静力试验、全机疲劳试验、鸟撞试验等;全机静力试验又包含了最大垂直力着陆试验、增压舱增压试验、吊挂静力试验等。飞机的强度测试,就像是对飞机骨骼及机体的“体能测试”,直接关系到大飞机的安全性。所有的飞机上蓝天前必须经过强度试验验证。

  “前不久,我们完成了C919的增压舱增压试验。当时,在客舱里加到了120千帕的压力,相当于外面是1个大气压、里面有2.2个大气压这个量级。试验目的就是在地面上用这架飞机,验证飞机整个运行过程(从起飞到降落)所受到的各种各样不同的载荷。厂房里的这架飞机是所有C919飞机里面承受极限挑战最多的。”C919飞机副主任设计师赵峻峰介绍说。

  增压试验过程中,载荷施加到137%限制载荷时,问题不期而至:后服务门上部密封件脱出形成缝隙过大,增压舱无法继续增压……飞机上的压力不得不减下来,团队身上的压力迅速增上来。数据复查、试验排故、理论分析、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团队同心协力,找到解决方案,最终试验大纲获得中国民航局(CAAC)的批准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认可,于今年6月6日顺利完成了增压舱增压极限载荷试验。同时也拉开了C919飞机结构极限载荷验证试验的序幕。 

  “涅槃重生”

  再过半个月,欧洲航空安全局和中国民航局上海审定中心将共同见证这架飞机的“最严酷时刻”——C919极限荷载试验,通过持续加压,翼尖向上翘起可能达到近3米,验证飞机在2.5倍重力情况下的承压载情况。

  对这一刻,团队带着某种跃跃欲试的心情。同样的试验,他们在9年前的ARJ21身上曾经历过蚀骨之痛。那次,当载荷施加到87%时,飞机龙骨梁后延伸段结构突然遭遇破坏,试验被迫中止。这意味着,不仅后续20多项静力试验全部无法继续开展,而且正在全面展开的试飞工作也不得不全线陷于停滞。当时负责机身强度、如今已是C919大型客机静力试验项目负责人的朱林刚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段“黑色”时光,“很痛苦,每一个人的压力都特别大,压抑得喘不过气”。这个以“为中国大飞机设计强健脊梁”为使命的年轻强度技术团队,在相当长时间内面临难以在人前“挺起脊梁”的尴尬和窘迫。 

  一切从头再来。“花了7个月时间,每个环节都不放过,终于排摸出故障原因,制定了解决方案。”2010年6月28日,ARJ21飞机2.5g极限载荷试验圆满成功的那一天,试验室的大男人们都哭了。

  如今,在C919飞机静力试验过程中,团队严格复查着每一项设计的落实情况,力图将试验的风险降到最低。对9年前那次重挫的追问至今没有平息。在反思中,团队推动起一场全新的技术软件和平台建设热潮。C919大型客机全机静力试验使用了大型客机多功能一体化试验平台设计技术等多项创新技术,并在国内首次采用物理试验和虚拟试验双线并行的模式,大大提高了设计和试验的精度与效率。

  “众心归一”

  C919强度试验团队成员来自三家单位。一个是“考官方”——中国民航局派出的上海审定中心结构强度团队代表政府和公众,对飞机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监督、审查和验证;两个组成“考生方”——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结构强度团队,联合中国航空工业飞机强度研究所,共同开展C919大型客机全部结构强度试验的设计、实施,向“考官”表明和证明飞机结构和强度对于适航规章的符合性。

  三方力量,在长达七八年的合作中,始终步调一致,向着共同的目标奋斗。强度研究所总部在西安,为了大飞机项目在上海设立分所,一群工程师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最想念的是家乡“肉夹馍”的味道;飞机的每一项试验文件资料、设施设备和现场安装状况,民航适航审定人员都要全程跟踪,确保每一项工艺反馈,每一项设计更改,每一项试验文件的审批都能全速地传达和执行。三家单位的党支部在试验现场组织共建活动,成立党员突击队,重点攻关。

  “经过多年磨合,团队之间的气质和精神都很像,一条心、一口气,把活干好!”中国民航上海审定中心结构强度室主任张迎春说。C919适航验证是我国第一次按照国际标准对干线喷气客机进行全面适航验证,加之控制律、复合材料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这些都将大大增加飞机验证的难度。创新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所有的工作都围绕适航取证,我们沟通的标准就是适航条例和法规,用数据和试验说话。”

  上飞院强度部、中国航空工业飞机强度研究所、中国民航局强度审查组拧成一股绳,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共同推进试验项目。“团队事业一体、标准一样、行动一致。合作的质量和高度决定事业的成功。个体要过硬,整体更要过硬。”

  这群来自不同机构、担负不同角色却相处与协作得如手足、如一人的年轻人,更喜欢用“取经”来称呼他们下一站的目标“适航取证”,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从一架安全可靠的大飞机到一款乘客爱坐、飞行员爱飞、航空公司爱买爱用的大飞机,这条路任重道远,他们矢志不渝。     本报记者 叶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伏尔加之波
   第A17版:伏尔加之波
   第A18版:伏尔加之波
   第A19版:伏尔加之波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
   第A25版:大虹桥专刊
   第A26版:大虹桥
   第A27版:大虹桥
   第A28版:大虹桥
合力攻关 锻造大飞机“钢铁脊梁”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广告A07合力攻关 锻造大飞机“钢铁脊梁” 2018-06-28 2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