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建造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东欧第一大球场,背后其实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球场正门入口处的广场上,列宁的巨大雕像依然耸立。而在雕像北侧的一个角落,是一座被花环围绕的纪念碑——卢日尼基惨案纪念碑。
惨剧发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体育场的名字还叫列宁中心体育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开幕式就在这里举行,随后它又成为了豪门莫斯科斯巴达队的主场,举办过不少大型洲际赛事。
时光倒回到1982年,那一年莫斯科的冬天并不算太冷,10月中旬才下了当年的第一场雪。10月20日,大雪之后的莫斯科气温约为零下10摄氏度,不过还是有很多球迷冒着严寒,趟着湿滑的地面来到了卢日尼基。
当天晚上,有一场欧洲联盟杯32进16的首回合比赛,莫斯科斯巴达队主场对阵荷兰哈勒姆队。那场比赛可供出售的球票数量为8.2万张,但由于下雪导致的天气寒冷,球票销售状况并不理想,仅卖出1.6万张门票,因此整座球场只开放了一处看台。这处看台共有两个出口可供球迷通过,不过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东看台距离地铁站最近的那个入口,这样可以减少在寒风中步行的时间。
斯巴达队1比0领先,进入补时阶段,不少球迷为了避免随后的拥堵开始提前退场。然而,在比赛还剩20秒就要结束时,斯巴达前锋谢维托夫将比分改写成2比0,看台上顿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一些已经走出了通道的球迷听到了球场内的声音开始往回跑。由于雪后的地面湿滑,几名球迷摔倒在了地上,但不管是想要退场的球迷还是想要重新返回的球迷都没注意到这一点……
悲剧就这样发生,通道处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造成61人受伤、66人死亡,直到今天,这仍是欧洲乃至世界足坛最严重的事故之一。
真相难寻
尽管是一次惨痛的事故,但当时,人们并没有把它当一回事。第二天,只有一家媒体在稿件中写道:“昨日,球赛的最后阶段,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事情是因为观众引起的。”警方随后将责任推给了足球流氓,认为是一些足球流氓引发了这起骚乱,最终导致了60多人死亡。
但也有目击者表示,灾难只是一场意外,起因是一名女球迷的鞋子掉了,她想要捡鞋子。当时球场的门很窄,一些男球迷想要帮她捡起来,结果造成了踩踏事件。
尽管针对这起惨剧后来曾进行过一系列调查,甚至还将相关责任人送上了法庭,却都只是走了一个过场。从头到尾,只有时任球场经理的潘切金被送去劳动改造了18个月。由于没有官方的定论,事情的真相也显得扑朔迷离。但不管如何,球场管理方、安保方都应该对这样一起重大的事故负相应责任。
纪念延续
谢维托夫的射门帮助莫斯科斯巴达战胜了对手,但这名射手的后半生却一直处于悔恨之中。他多次表示:“我真的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进过这个球。”
在事故中丧生的66人中,有38人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死者年纪最大的45岁,最小的阿尼金才刚满14岁。更让人痛心的是,有32位死者没能留下只字片语,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每逢10月卢日尼基体育场就再也不举行球赛。球迷们因为观看俱乐部的比赛而去世,因此斯巴达队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受害者的家属。俱乐部每年都会在10月20日左右组织本队球迷的联赛来纪念这些球迷,所得收入虽然不太多,但代表一份心意。
1992年改造球场时,俱乐部终于为遇难者建立了一座纪念碑。2007年,甚至还组织了斯巴达队和哈勒姆队的退役球员进行比赛。
此次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和决赛都选择在卢日尼基体育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要悼念那66名球迷,让他们见证俄罗斯足球的光荣时刻,在他们闭上眼睛的前一刻,看到的仍旧是心爱的足球……
特派记者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