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捉知了
陈建兴
  陈建兴

  听到愚园路梧桐树上鼓噪的蝉鸣声,禁不住就会想起童年捉知了的那一幕幕。

  夏日,骄阳似火,午后的蝉鸣穿过树叶,透过窗子,传进我的耳朵里,足以挑逗我那颗顽皮的童心。被母亲责令午睡的我佯装闭眼,一俟母亲出门,一骨碌从竹榻上翻起,唤出左邻右舍的同学,做着捉知了的准备。

  有人剪了一段自行车内胎放在铝皮罐里,在煤球炉上烧糊缠在竹尖上。我则拿了家里不少面粉,捏成面团放在水里反复搓成粘手的面筋,这是粘知了的绝佳胶水。我经常如法炮制,在那缺粮的日子,终于让母亲发现了,被打了一顿。后来看到有同学用布袋套知了,我也把塑料布缝在铅丝弯成的圈圈上,四周用线缝住,成了一个塑料袋,用此套知了,一套一个准。没有竹竿,我就去本地人家竹篱笆的围墙上抽涂过柏油的黑竹子,常常被小脚老太婆拿着扫帚追打。

  装备完毕,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都是一个打扮:赤膊、平脚裤、拖鞋,肩上扛着竹竿。我仰着头在一棵棵树丫间搜寻着,发现趴在树上叫着的知了便悄悄举起竹竿,慢慢靠近它,知了一有动静,马上停止了叫声,还没等我把竹竿伸过去,就扑扇着翅膀飞走了。我和几个同学不再说话,动作也是轻轻的。头上的知了“叶斯察、叶斯察”又叫得欢了,我再次举起竹竿一点点靠近它,慢慢地贴过去,“叶斯察、察、察”,那透明的大翅膀被牢牢粘住,扑棱着翅膀。粘住知了的欢呼声和被擒知了的哀鸣声交织在一起。

  有的树太高,竹竿够不到,我还要踩着同学的肩膀蹑手蹑脚爬上树去,屏息凝神地用装着塑料袋的竹竿套知了,未顾及树上的刺毛虫,当手中握着挣扎的知了滑下树时,被刺毛虫蜇痛得龇牙咧嘴。

  捉得多了,发现知了也有所不同。有的体型较大,黑乎乎的,叫起来声音响亮,但比较迟钝,容易捉;有的全身微绿,体型小小的,灵敏度较高,最难捉;还有的灰褐色,叫声细而尖,也不易捕到。雄知了会叫,而雌知了是“哑壳贝”,不会叫的。雄知了关进冰棍棒叠成的笼子里,只要塞进一小块黄瓜或西瓜皮,就可以活上几天,时不时叫两声,就当叫蝈蝈玩。雌知了呢,拔掉翅膀,摘去头尾两端,放在封煤球炉的小铁板上烤。知了颈部的一块精肉非常好吃,香香的。在那个少肉的时代,咀嚼的惬意、心中的喜悦是无法掩饰的。我一口气可以吃掉二十几个。大自然为我们弄堂孩子提供了夏天的零食。

  班上同学告诉我,树底下的小洞有知了蛹,同样可以烤了吃。我曾跟着他在校园门口的柳树下,掘着一个个小洞,未脱壳的知了蛹就潜伏在洞中。用树枝轻轻一挑,洞口马上变大,再把细树枝伸进洞里引逗,它会用脚爪抓住树枝,就可以顺势拎上来。有时知了蛹死死不肯上来,就用水灌,它只好乖乖爬出来。知了蛹软软的,洗干净后放在煤球炉上烤,撒几粒盐,烤成金黄金黄的,边烤边吃,味道好极了。

  吃上瘾了,晚上爬进中山公园,借着手电筒的亮光,发现不少树上都爬着知了蛹。爬得高的,金蝉脱壳,远走高飞;那些爬在半腰高树上的,活该倒霉,一抓一个手到擒来,一个晚上可以抓几十个。

  现在,每当听到罗大佑的那首《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脑海里就不自觉地浮现起捉知了的画面,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怀念和感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公告
   第A13版:公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人物/新民环球
现在的孩子
大 器
捉知了
紧急集合
朋 友
美丽杨湾
以礼待人(剪影)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捉知了 2018-08-02 2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