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新民环球/论坛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亚太安全:战略焦虑还是战略稳定
丁珏华
  亚太地区安全形势近来出现重大变化,美国正式提出印太战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把中俄列为主要竞争对手。与此同时,朝鲜半岛局势出现重大缓和,朝鲜相继同中韩美举行首脑会谈,承诺实现半岛无核化。

  亚(印)太地区安全问题新发展对区域安全架构建设有什么影响?如何评价不断变化的朝鲜半岛局势给区域安全带来的利弊?如何应对战略焦虑,维护亚太地区战略稳定?来自中国、印尼、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日前汇聚上海,就此进行热烈交流讨论。

  1

  美国提出印太战略 地区安全形势剧变

  亚太地区是长期处于战略焦虑还是会走向战略稳定,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完善区域安全架构。

  前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指出,目前亚太地区建立了不少双多边安全机制,大致包括以下五类:

  一是美国主导的同盟体系及其双多边安排,二是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等以东盟为中心的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三是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阿富汗问题四方机制等旨在解决具体热点问题的专门机制,四是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等跨区域安全合作机制,五是以香格里拉对话会、香山论坛、亚太圆桌会议等为代表的二轨(非官方交流)或一轨半(半官方交流)安全对话平台。

  这些机制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着独特作用,为未来区域安全架构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与此同时,其中也有一部分机制存在覆盖不全面、重点不突出、合作效率不高、行动力不强、安全理念陈旧等问题,导致现有安全架构越来越难以及时有效地应对纷繁复杂的安全挑战。

  近来亚太区域安全形势的最大变化之一是美国以印太战略取代传统的亚太战略。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后迟迟没有出台完整的亚太地区政策,但在他去年11月访问亚洲期间首次提出印太概念后,短短几个月,印太已经由地域概念迅速扩展为地区安全战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在今年6月召开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全面阐述了美国的印太战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也已改名为印太司令部,大幅提升印度洋的战略地位。

  事实上,印太概念并不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发明,最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人提出。但特朗普上台后,印太逐渐取代亚太,成为越来越多人讨论的主流地缘政治概念,并且迅速成为美国的地区战略。

  从亚太战略到印太战略,美国把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大洋放在了一起,南海问题也由中国同部分东南亚国家的争议演变为中国同美国之间的冲突,地区安全局势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区域安全形势的另一大变化,是美国去年年底发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把中国和俄罗斯列为重要战略竞争对手。

  中国正从变富转为变强,这在美国看来是一个重大挑战,美国国家战略安全报告将中国列为主要对手,是中美关系的重大转变。中美关系已经进入新时期,目前两国之间的对抗将长期存在,紧张态势将成为新常态。但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相信中美最终能解决这一难题。

  经济合作是安全合作的基础,因此美国意图遏制中国的美日印澳同盟不会起作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倒是可以和美国的印太战略合作。与此同时,要加强地区危机管控机制,不妨重新启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亚太和印太地区安全正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但地区复杂局势构成的安全挑战和现有安全机制应对办法的缺乏已经成为越来越大的矛盾,甚至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因此,必须以开放的态度讨论如何建设区域安全架构,缓解战略焦虑,走向战略稳定。

  2

  朝鲜半岛局势变化令人鼓舞

  今年亚太区域安全形势的最大利好消息无疑是朝鲜半岛局势缓和,朝鲜相继同中韩美三国举行首脑会谈。

  2月,以平昌冬奥会为契机,朝韩关系得到大幅改善,实现高级别会谈。在韩国斡旋下,朝美同意举行首脑会谈。3月到6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先后三次访华,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4月,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首脑会谈,发表《板门店宣言》,就改善北南关系、缓和军事紧张状态、推动停和机制转换、确立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目标等问题达成共识。6月,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实现历史性会晤,美朝承诺建设新关系,创建朝鲜半岛持久稳定的和平机制,朝鲜重申《板门店宣言》,致力于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

  早在金正恩接班初期就曾有专家预言,当年轻的金正恩权力稳固后,一旦时机成熟,他就会向美国伸出双手。因此,目前朝鲜对外政策的变化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那样,是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生的。事实上,通过对朝鲜问题的多年观察和研究可以发现,朝鲜的关键词就是“变化”。

  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令人鼓舞,美朝首脑会晤达成的承诺也在一一落实中,如朝鲜关闭丰溪里核试验场、向美国移交美军士兵遗骸等,对建立美朝互信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要想真正达到美国对朝鲜的弃核要求,即完全、可验证和不可逆的弃核(CVID),目前相关进展甚微,将是美朝双方长期博弈的过程。

  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是大势所趋,要实现美国坚持的朝鲜CVID式弃核这一目标,需要朝核问题另外五方即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相向而行,放下隔阂,态度一致,以一个声音说话,共同向朝鲜施压。

  在朝鲜弃核问题上,目前美朝之间依然缺乏完全互信。美国在韩国的驻军是对朝鲜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而在美国国内,很多人并不相信朝鲜会采取无核化措施,对前景表示谨慎甚至悲观。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日前访问朝鲜试图落实无核化的细节,但几乎可以说是无功而返,甚至没有见到金正恩。美朝要建立互信,必须双方都付出行动,而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理应比朝鲜迈的步子更大。

  3

  改善区域安全架构缓解焦虑

  如何通过改善区域安全架构来缓解日益增长的战略焦虑?如何通过建立信任措施的方式提升大国关系中的战略稳定?

  一方面,要发挥地区大国在区域安全中的积极影响,大国之间应该在地区安全架构中取得战略平衡;另一方面,不能忽视区域组织以及地区内中小国家可以起到的作用,东亚峰会就是一个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东亚峰会是年度领导人会议机制,与东盟峰会同期举行,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参加者包括13个成员国即本区域13个国家(东盟十国及中国、日本、韩国)和5个观察员即5个域外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印度),还有潜在的成员国蒙古、东帝汶和潜在的观察员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欧盟。

  东亚峰会的参加者不是基于区域的一致性,而是基于战略利益的共同性走到一起,打破了区域合作的地域限制。

  东亚峰会作为“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为各方沟通地区重大战略问题提供了平台。地区安全架构问题一直是东亚峰会的重要课题,中国作为亚太重要一员,倡导完善亚太安全架构,支持就这一问题进行研讨。正如中国总理李克强5月在东盟秘书处讲话中指出的,中国愿与地区国家以国际法和规则为基础,打造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亚太安全架构。

  东亚峰会的参加者中包括了美国印太战略中的所有主要国家,可以成为各方沟通的平台和完善区域安全架构的基础。

  作为重要的区域合作机制,东盟也可以在亚太区域安全架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东盟有10个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各不相同的成员国,还和地区大国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等都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可以成为区域安全架构的中心。

  如果没有东亚峰会或东盟的参与,要想在东亚建设一个对所有各方公开、中立的地区安全组织,是非常困难的事。

  改善区域安全架构可以从经济合作入手,第三方力量可以成为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缓冲者与调和者,推动中美从对抗转向合作。同时要推动区域内智库的联合研究,通过对话促进相互之间理解,推动包容性的区域安全架构建设。 本报记者 丁珏华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公告
   第A13版:公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人物/新民环球
亚太安全:战略焦虑还是战略稳定
剧烈党争会否让美国政府再“停摆”?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论坛A23亚太安全:战略焦虑还是战略稳定 2018-08-02 2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