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关乎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上海计划造林30万亩,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今年,生态廊道首次列入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截至6月底,全市已落实并将启动重点生态廊道项目18个,面积2.2万亩。
应勇与副市长时光辉一行先后察看了老港固废综合利用基地、金山化工区、天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周边生态廊道规划建设进展。市领导边走边看,不时对照规划图,询问项目后续规划建设情况。应勇指出,重点区域周边的生态廊道具有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要精心规划建设,确保取得实效。
位于黄浦江上游的斜塘—泖河—拦路港生态廊道,计划2019年3月完成建设,建成后将改善水质环境、提升区域景观效果。正在建设中的苏州河生态廊道闵行段,将打造“二十里紫堤绿廊”和“自然休闲段、森林游憩段、郊野野趣段”三大板块。应勇指出,生态廊道要坚持生态功能为主,保护好自然生态肌理,同时,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设休闲和健身设施,为周边居民提供亲近自然、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沿路生态廊道发挥着连接生态系统等作用。奉贤区计划在沪芦高速两侧新建1129亩林地,应勇察看规划示意图后指出,郊区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要与乡村振兴、村镇规划统筹结合,为美丽上海建设增添生态底色。完成“五违四必”综合整治的青浦区青东农场区域,昔日的违法建筑如今已变成一片片绿化林地。应勇说,生态廊道应兼具多种功能,要在农林复合利用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利用好土地空间。
在座谈会上,应勇指出,建设生态廊道,要坚持以生态功能为主不动摇,统筹好生态、生活、生产等功能。要突出重点,着力抓好滨水生态廊道、沿路生态廊道、环境保护生态廊道等建设。同时,兼顾好其他生态廊道和一般公益造林建设。
应勇强调,推进生态廊道建设,要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生态廊道建设不是大拆大建、不是空间规划的大调整、不是用地性质的大变更,必须一地一模式、一地一方案。要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立足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将生态廊道建设与建设用地减量化、低效用地转型、乡村振兴、村镇规划和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统筹抓好推进。要注重实效,能快则快。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推进“十三五”生态廊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