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7月17日,国际特奥会50周年庆典在美国芝加哥正式开始,特奥融合杯足球赛同一天正式拉开序幕,中国特奥男子和韩国特奥女子融合足球队分别代表国际特奥会东亚区参加。
中国特奥男子融合足球队有15名队员,9名特奥队员来自上海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有的是已经毕业的“老”运动员,有的是刚进校、接触特奥足球仅1年的新人,6名融合伙伴则来自上海体育学院和浦东新区外事服务学校。他们都是第一次出国参加特奥足球赛,偏偏就碰到了很多不利因素。
浦东辅读学校负责特奥足球训练的沈蓉老师这次也陪着孩子们一起来到芝加哥。她说,辅读学校开展特奥足球运动已有15年,一直是上海特奥足球赛冠军领奖台的常客,不过,他们过去踢的都是5人制,半年前领命参加此次11人制比赛,场地大了4倍,比赛规则也不同,他们冒着高温加强训练,适应新规则,训练体能。
到了美国,他们又发现,这次的赛程特别紧凑,从飞机落地到首场比赛之间只有24小时,中间还要去赛场适应场地,整个队伍都很疲劳,13小时的时差还没调整好,已经要上场比赛了。
首场落败心情低落
第一场比赛,中国队对阵南美洲强队厄瓜多尔队。厄瓜多尔与美国同在美洲大陆,与美国只有1小时时差,球员们也不用长途奔波,休息充分,本就有有利因素。队员们一到赛场更是大吃一惊,厄瓜多尔球员个个人高马大、肌肉发达。而且,他们的融合伙伴队员具有职业球员水准,技战术水平比中国队员高出一大截,铲球等动作甚至是中国球员压根没有学过的。最终,也正是他们轻松捧走了冠军奖杯。
当时,中国队的孩子们还不知道厄瓜多尔最终会获得冠军,他们也想尽力去拼一记,然而,双方实力差距悬殊。领队周新建在场边看得十分心疼。她说,双方几乎都集中在中国队的半场里,为了尽力防守,有的中国球员已经跑得腿抽筋了,无奈仍无济于事,中国队的守门员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当裁判吹响终场哨声,比分定格在0∶12。下场时,9名特奥运动员忍不住都哭了,他们完全没想到,第一场比赛竟然会打得这么惨。
第二场比赛大翻身
特奥运动员的泪水落在绿茵场上,也滴在每一个融合伙伴、教练和工作人员的心上。队长齐鲁鼓励同伴们:“不哭,我们明天夺回来!”领队和教练柳志刚也给大家做思想工作,队员们静下心来,在心中暗暗鼓劲,要在第二天的比赛中拼下对手。队医侯希贺也抓紧时间,挨个给大家做拉伸运动和伤痛治疗,让大家尽快恢复体能,以饱满精神投入下一场比赛。
第二场比赛的时间又是一个大中午,炽热的太阳炙烤着球场。站在对手德国队球员的身边,中国球员显得很瘦弱,但没有一个队员怯场,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呢!哨声响起,比赛开始了,队员们按照教练的部署,有条不紊地攻防。柳志刚看着大家默契的配合,心中十分欣慰,他告诉周新建,两队水平差不多,只要我们发挥好就“有戏”!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中国球员们果然十分争气,把7:0的比分一直保持到了最后。打败了比自己高一个头的德国队,队员们一扫前一天的低落,信心大增。
战胜美国进半决赛
胜利的喜悦并没有让队员们骄傲自满,他们知道,要想小组出线,次日必须战胜美国队。
7月19日清晨6时,迎着曙光,中国队从住地出发,准备8时的最后一场小组赛。比赛刚开始13秒,中国球员就踢进一球,打得美国队措手不及。不过,他们很快反应过来,展开了强烈反击。在家门口比赛的美国队占尽天时地利,裁判也是美国人,当中国队踢进第三个球时,裁判吹响了半场结束的哨声,宣布第三个进球无效。
不过,这并没让球员们气馁,下半场,中国队又进球了,以3:0的比分击败东道主,以小组积分排名第二出线,进入半决赛。
比赛几乎不容喘息,7月20日上午9时45分,中国球员迎来了半决赛,对战的是牙买加队。周新建说,当时她的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当然希望孩子们赢得比赛,继续晋级,但同时,看到队员们每天都要进行一场高强度比赛,身体极度疲劳,如果这场比赛赢了,下午就要踢决赛,担心孩子们实在吃不消。
天公不作美,比赛中途,天空飘起雨丝。中国球员们拼尽全力,有的不惜受伤,用身体去堵截对方的进球。最后,中国队以0:2惜败,获得季军。队员们带着遗憾离开了赛场,直到坐在回住宿地的大巴上,还在反思自己的场上表现。下午,登上领奖台,胸前挂上沉甸甸的铜牌,大家既骄傲又遗憾。他们说:“下一次一定会踢得更好!”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