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敬一丹新书《那年那信》回望岁月更迭
~~~敬一丹新书《那年那信》回望岁月更迭
~~~敬一丹新书《那年那信》回望岁月更迭
~~~敬一丹新书《那年那信》回望岁月更迭
     
2018年09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记录·纪念
敬一丹新书《那年那信》回望岁月更迭
尚 星
  ◆ 尚 星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新书《那年 那信》近日与读者见面。这部作品跨越68年,浓缩1700封珍藏家书,承载了五代人的痕迹,是一部“家世”式的成长记录。  

  全书共30个篇章,敬一丹以“信中信”的方式与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后代交流,引出信的故事。从1950年的情书,到2018年的“微信控”,不同年代的气息渗透其中。在敬一丹看来,这些信里记录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代代都有故事,家家都有故事,千家万户的故事就像一块块小拼图,拼出了不同年代的世间图景。

  敬一丹生于1955年,父母从事法律工作,父母的爱情和人生追求有着浓厚的时代色彩。敬一丹小时候就发现,家里床下有个木箱子,里边放着妈妈爸爸的信。这种留存习惯影响了子女后代,家里的信越来越多,到近年整理时已有1700余封。对比网络覆盖、即时通讯的现代,那邮筒上绿色的记忆,那手写的、穿山涉水历经寒暑保留下来的信件,绝不仅仅只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在字里行间、岁月更迭中的回望。正如敬一丹所说,“回望,连接着昨天、今天、明天。”   

  在行文之中,敬一丹保持着一个媒体人冷静客观的风格,她说:“记忆是一个人的本能,记录是媒体人的自觉,而纪念体现了代际的传承。”敬一丹以平实、沉静的文字,与读者分享着这一切。正是这种独特的风格,让读者从中看到的不只是别人的记忆,不同的人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不同心境和心得。

  《那年 那信》图文并茂,书中38幅插图清新传神,描绘出生动情景,插图作者李小梅与敬一丹同龄同学同宿舍,两人的默契体现在文图之间。

  《那年 那信》通过一个个细节让人感受到家教家风的传承。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这样,有人从中看到了历史,有人从中看到了将来,有人从中看到了温情悲喜,有人从中看到了家教家风传承。就像敬一丹父母所说,“我们想象,面对这些信,年长的读者会觉得熟悉,儿女的同龄人会有共鸣。年轻人呢?如果他们能从中看到一代一代的来路,我们就很欣慰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雅加达之光
   第A10版:雅加达之光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在困境中努力,在迷茫中探索
新书速递
记忆·记录·纪念
穿越时空 一窥大唐之美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A14记忆·记录·纪念 2018-09-02 2 2018年09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