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邂逅詹同
赖云龙
  赖云龙

  詹同,别名:詹同渲。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兼美术设计,当代著名漫画家,担任过上海漫画学会会长,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ASIFA国际动画协会会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和他有一次“神遇”。

  1985年4月,春暖花开。一天,在大学读书的中学同学AD,被公派去日本留学,我们五位要好的同学为他饯行,相约晚上在上海宾馆二楼聚餐。

  当时,聚餐在宾馆二楼一个不大的房间里(现在称为大厅),里面放着几张圆台面,人也不多。聚餐不久,我们发现有个邻桌围着不少人。年轻好奇的我们就过去看,原来很多人在请人签名。我问旁边一个中年妇女:“他们是谁啊?”她回答:“小青年,杨飞飞、毕春芳,侬晓得吗?”因为我的父母是宁波人,又爱好沪剧、越剧,所以我自小就听到过他们讲起这两个名字。我再一看,一个很熟悉的面孔跃然眼前——“牛犇”!对,是他。由谢晋执导、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红色娘子军》电影我看过。以前,八个样板戏看腻了,所以,后来《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等经典老电影重放,令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厌。脸型很有特点的牛犇在《红色娘子军》中饰洪常青的通信员小庞,戏虽不多,但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几个同学也想获得签名,就到设在房内的柜台去买明信片。我们拿着明信片,急匆匆地请杨飞飞、毕春芳、牛犇等签上大名。签完名后,牛犇满脸严肃地对我们说:“小伙子,你们应该请他签名!”透过簇拥着等待签名的人群,循着牛犇的眼光,我才注意到牛犇同桌上还有一个儒雅的男子,五十多岁,瘦削挺直,神情俊逸,身穿一套合体的银灰色中山装,左上口袋插着一支钢笔,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玻璃眼镜后面露出睿智的眼光。他安静地坐着,气定神闲,和颜悦色,微笑而亲切地看着签名的众人。请他签名时,他非常专注,举笔洒脱,信手涂画几下。签完名后,我们手持明信片面面相觑,一时看不出绝对有特色、与众大不同的签名是什么字(以后请人签名无数,但再也没有看到如此潇洒、漂亮、富有艺术性的签名)。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詹同”,是詹同!我无数次看过他的儿童读物彩色连环画《猪八戒吃西瓜》《龟兔赛跑》,《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常常有他的漫画。所以,我首先认出来签名的字是“詹同”。餐后,我们和詹同、牛犇在大厅内一幅很大的“水乡”国画前合影。

  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和信息量的扩大,我知道他是上海美影厂“三剑客”之一的中坚人物。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由他画的连环画《猪八戒吃西瓜》获1980年全国少儿读物美术作品一等奖,1994年7月被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授予“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

  生在北京,生活工作在上海的詹同,是广东南海人,其祖父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詹同的艺术天分或多或少来源于詹天佑家族的传承。

  岁月流逝,青春不在。当年去日本留学的AD同学,如今是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的教授。已是花甲之年的同学们年年聚会,相逢谈笑间,三十余年前相遇詹同并请他签名的幸事,是必谈的话题。詹同雍容闲雅、富有魅力的形象,还是那么清晰。

  詹同去天堂画漫画已二十余年了,他潇洒签名的情景却仿佛就在昨天。他谦逊和蔼的神情、温文尔雅的气质,在我脑海中永不消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雅加达之光
   第A10版:雅加达之光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打造上海特产水果新名片
另一种风景
邂逅詹同
智慧快餐
福州金鱼
因性以练才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6邂逅詹同 2018-09-02 2 2018年09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