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景仰一代 教育宗师 廖世承~~~
景仰一代 教育宗师 廖世承~~~
景仰一代 教育宗师 廖世承~~~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景仰一代 教育宗师 廖世承
师大演《师说》
塑师德垂师范
赵玥
■ 话剧《师说》剧照
  韩愈有名篇《师说》千年传诵,上师大同名话剧《师说》今晚将上演;师之说,说其师,关于良师的标准一直未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节起,话剧《师说》将在上师大霞棐剧场连演6场,师生演,师生看,借助舞台艺术的力量,一代教育宗师廖世承的人生经历正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观众。

  话剧《师说》取材自上师大前身上海师范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廖世承的故事。他一生历经清末、民国、军阀混战、列强欺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诸多风云变幻的时刻,却始终不忘寻求教育救国之路、实现教育兴国之梦。话剧在人物和情节设置上进行了不少艺术加工,采撷的片段摒弃了廖世承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而着重展现了他对教育的一腔热血,也有人情温暖,展现诸如廖世承如何帮同事拉红线、促成美事一桩的小故事,人物性格更为丰满。

  作为中国第一个留学美国的教育学博士,廖世承回国不久后毅然辞去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的职位,转而全力以赴于光华大学中学部的事业,只因“中学教育是基础和根本”,并相继培养出巴金、胡风、汪道涵、乔石等一大批优秀学生。除了巴金、胡风均以青年学生的面貌在舞台现身,还有一个隐藏的“彩蛋”,就是廖世承的同事方剑虹,这个完全虚构的人物成了钱钟书《围城》里的方鸿渐原型,并有效推动了剧情发展。

  《师说》不仅展现出廖世承在中国曾经的艰难岁月中跌宕的命运,同时也为观众呈现出一轴中国近现代教育、师范教育的崎岖坚韧长卷。光华附中门口,刚刚得知儿子辞去副校长之职的廖父与廖世承展开了一番唇枪舌战,本就不赞成儿子学教育,这次还把“光宗耀祖”的职位给辞了,即使是在圣约翰大学担任国文教授的父亲也无法理解,但经过校门口的一番据理力争,最终廖父还是被儿子的坚持所打动。《师说》不仅仅在述说教师的故事,也在探求教师之道。

  用导演杨昕巍的话说,在今天上演这样一部剧,绝非献礼教师节那么简单。自话剧艺术引入中国,百余年来专注教师的戏却不太常见,在以廖世承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教育学人的群像描绘和故事展开中,我们的教师之魂也得以展现、颂扬和延续。台上的表演者们是上师大谢晋学院的学生和老师。此前,演员们集体参观了廖世承生前的办公室,看到他用过的桌子、椅子、台灯、所记的笔记、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清秀的字迹。尽管角色大小不一,轻重不等,大家却都对廖世承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参观过程中,剧本中的台词从演员们的口中脱口而出:“我等一介书生、清贫教师,为人师表,承继中华道统,苦学西方强技,秉承中体西用之信念,于山河破碎之间践行先贤之师道训导,倾心培育子弟,强悍中华精神薪火,以致永恒!”饰演方剑虹一角的赵韬顺是谢晋学院的专职表演教师,他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要向廖世承先生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每一次排练都仿佛一次洗礼。

  而这样的感染,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台下。观众们大多是上师大在读的“准老师”们和全市中小学的老师们,此番意义更为深远。灵魂洗礼之所,除了讲台和会场,如今又多了一个剧场。据杨昕巍透露,这部《师说》未来还有可能在全国师范院校巡演,让先辈的师德师风从剧场播撒向更多人的心田。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军界瞭望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雀翎宫花”传薪火
剧场也是课堂
师大演《师说》 塑师德垂师范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2师大演《师说》
塑师德垂师范
2018-09-10 2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