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为问题蔬菜披上了“有机”外衣
黄佳琪
  有机证书花钱就能办、产品检测环节存在漏洞、伪有机挤压真有机……前不久,有机农产品认证中的种种问题被曝光,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不少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吃得到”,而是更加关心吃得是否安全,是否有品质。有机农产品认证乱象存在哪些原因?该怎样促进我国有机产业健康发展?

  “市民日常所吃的蔬菜,实际上也是分等级的。目前在我国,市面上的蔬菜大多分为四类等级:如果建立一个金字塔模型,普通类蔬菜处于最低层,然后依次是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要求最严格、最安全的就是有机蔬菜。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是否‘有机’,光凭肉眼很难判断。”

  ——媒体报道。

  “有机蔬菜必须严格按照有机生产规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化学农药、化肥、激素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同时,还必须经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审查。”

  ——专家介绍,只有生长环境、栽培管理等全过程都达到有机标准,才能称为有机蔬菜。

  “我们这边有技术人员帮您做资料,都是到与我们协议合作的实验室里做检测,这块是可控的。”

  ——有记者在网上联系了几家声称能够办理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机构,均表示“只要我们接了,就会保证你通过,拿到证书”。

  “有机农产品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以次充好的产品进入市场,已经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一位从事多年农产品生产的企业负责人说。有机农产品乱象迭出,有关机构标准混乱,“认证”变成了“卖证”,“有机”变成了“危机”。这些乱象,不仅危害了农业标准化、绿色化发展之路,也让消费者正当权益受到了损害。

  “近年来,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数量由2015年年底的24家猛增至目前的70余家,大多数认证机构存在业务少、盈利难的问题,导致了认证行业恶性竞争。”

  ——专家指出,部分认证机构迎合企业需求,降低认证收费、执行标准,甚至通过给回扣的形式拉业务,导致行业乱象丛生。

  “我国农户一般为小规模生产,分散化经营,在基础原料的生产过程中,技术规程和标准差异化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哪个部门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化监管,都很困难,这也是农业和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说。

  “鉴别有机蔬菜的最好方式是,认准包装上的有机标志。在有机菜的包装上,贴着有机码标志,标志上写有‘身份号’以及‘刮开涂层得有机码’的字样。消费者可登录‘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进行查询。”

  ——上海一家蔬菜服务中心负责人指出,实际上国家对于有机认证有一个专门的标准,只有达到标准获得认证才是正宗的有机蔬菜。

  “应尽快出台针对有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风险检测项目目录》。加快有机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严格的市场监管,加大对假冒产品的打击力度。”

  ——专家建议。

  本栏编辑 黄佳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金色外滩“12条”的含金量
声音·八方
谁为问题蔬菜披上了“有机”外衣
新民晚报要闻A03谁为问题蔬菜披上了“有机”外衣 2018-09-13 2 2018年09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