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时隔30年,沪苏两地名家今晚在京昆传奇《铁冠图》中再度“合璧”~~~
时隔30年,沪苏两地名家今晚在京昆传奇《铁冠图》中再度“合璧”~~~
时隔30年,沪苏两地名家今晚在京昆传奇《铁冠图》中再度“合璧”~~~
     
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隔30年,沪苏两地名家今晚在京昆传奇《铁冠图》中再度“合璧”
再累再难,也要尽力“撞”一 回
朱渊
蔡正仁
史依弘
奚中路
柯 军
  今晚,由沪苏两地的多名昆剧、京剧表演艺术家联袂出演的京昆传奇《铁冠图》将在上海大剧院首演。这是迄今为止所恢复传承的最为完整、最具看点的四出传统折子戏,在时隔30余年后,首度以串演大戏的形式亮相。

  不但蔡正仁、奚中路、柯军、胡璇等梨园名家将带来《对刀步战》《别母乱箭》《撞钟分宫》等文武兼备的经典戏码,最后一出“大轴”《贞娥刺虎》更不寻常,这出梅派经典剧目消失于上海舞台已长达一个多甲子,此番将由上海京剧院大青衣史依弘首次恢复上演。

  昆乱不挡 图景再现

  过去在梨园行,称赞哪个角儿“文武昆乱不挡”,被视作极高赞誉,这既是对演员提出的高标准、亦是为顺应戏曲的客观发展。曾在舞台风靡一时的京昆传奇《铁冠图》便是不可跨越的经典之一。

  无奈,这类昆曲剧本因不同的折子有不同的主演,一出戏的不同部分往往在不同的行当中流传,随着时代发展,极少能有“合璧”的机会。如本次演出的《对刀步战》《别母乱箭》是武生、老生戏;《撞钟分宫》是典型的昆曲官生戏;《刺虎》是旦角戏……戏曲研究学者傅谨就坦言:“不同行当既成就了这部作品的艺术丰富性,但也在名角挑班的时代使得其串折演出形成了阻力。”

  所幸,随着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扶持,逐渐回春的戏曲艺术生机盎然,不少濒临失传的骨子老戏得到积极地抢救、挖掘,特别是如《铁冠图》在京剧、昆剧两大剧种水乳交融后所形成的“京昆”代表剧目。在“京昆”一派几近失传的当下,《铁冠图》的恢复上演,既能让戏迷观众领略久违的经典,亦能让京剧演员们在这样的剧目中追本溯源,更深地体会昆曲的细腻表演。

  几近湮灭 《刺虎》再现

  不断自我突破的史依弘说:“我们学‘梅’就要身体力行地学习梅大师独到的艺术眼光和不懈钻研的努力,梅大师在京剧、昆剧上都有着极高的造诣,‘梅派’艺术的传承中昆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梅兰芳留下的众多资料里,昆剧本就稀少,《刺虎》除了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不足1分半钟的短暂录像、极少的唱片录音之外,再无踪迹可寻。为了恢复梅派《刺虎》,史依弘反复揣摩这一珍贵的影像资料,向曾见证梅兰芳首次复出、观看了当时在兰心大戏院上演的《刺虎》的梅兰芳义女、著名华裔影星卢燕求教,并最终在北京青年戏曲研究者陈超的帮助下,习得了几近湮灭的梅派《刺虎》。

  此次恢复的梅派《刺虎》既彰显了梅派表演雍容华贵、柔中带刚的特色,也让史依弘进一步加深、重新体悟梅派艺术的精妙之处——即综合运用唱腔、念白、身段、表情、指法、眼神、舞蹈、武打等艺术手段,最终归结到人物塑造上。

  例如费贞娥与“一只虎”李过的对手戏里,“面虎则悦、背虎则怒”历来是费贞娥表演时着意刻画的细节,可是一旦表演的火候稍偏,便会适得其反,史依弘认为:“费贞娥虽想为主报仇却不过是普通宫女,不能脸谱化地塑造成像聂隐娘一般的女刺客。她的力量含而不驰,只在关键时刻爆发,表现负面情绪时也要照顾人物的美感,达到这样的地步是十分困难的。”

  为塑经典 再“撞”一回

  当然,剧中《对刀步战》《别母乱箭》《撞钟分宫》等经典戏码也对77岁的蔡正仁、60岁的奚中路、手臂受过重伤的柯军以及首次学唱《别母乱箭》的胡璇带来极大挑战。

  “撞钟”、“分宫”两出连演称为《撞钟分宫》,演崇祯帝鸣钟召集百官拒敌,皆闭门不出,乃放走太子、刺死公主,赐皇后自尽,独上煤山。20世纪80年代,蔡正仁向前辈沈传芷学习了《铁冠图》中这两出折子戏,整整花了5天时间从头学过,回上海再花了15天时间整理,再请舞台导演把这戏复原到台上,终于让这出经典复活。2008年“雅部正音”昆剧艺术传承专场中,他在学习20余年后首度恢复演出《撞钟分宫》。如今,又十年过去,77岁蔡正仁面临的是脑力的挑战更是体力的挑战。然而,机会难得,蔡正仁坦言: “就算再累再难,也要尽力‘撞’一回。”

  《对刀步战》是一出具有代表性的武生开蒙戏,集合刀架子、枪架子、枪下场、刀下场、趟马、起霸等程式,主演数次改换兵器,加之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足见功力。奚中路已至花甲之年,将再度披挂上阵,展现武戏之美。《别母乱箭》全出则是文武老生应工的经典戏码。“梅花奖”得主柯军唱、念、做、打俱精,精心设计了9次跪拜,剑、箭等道具的充分运用,将一代名将周遇吉塑造得出神入化。

  柯军早些年胳膊曾受过重伤,排练时只要锣鼓声一停,他都会忍不住揉揉胳膊,但一上场却依旧是那个所向披靡的周遇吉。他说:“学这出戏,让我能借鉴昆剧的细腻表演,体会人物9次跪拜层层递进的心理活动,对塑造人物受益匪浅。”而跟着王维艰“从头学起”的胡璇,更是如痴如醉,“尤其是最后周母在茫茫大火中,为让儿子没有后顾之忧慷慨就义,所展现的那种凄怆是从前不曾体会的。”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聚焦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第A03版:聚焦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第A04版:聚焦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旅游资讯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新民晚报·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ZF01版:中缝4-21
“穿越”的钥匙
再累再难,也要尽力“撞”一 回
跟着史依弘课堂学戏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5再累再难,也要尽力“撞”一 回 2018-09-18 2 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