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中秋佳节,游园、拜月、闻桂,猜灯谜、赏民俗、祈心愿,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申城文化场所、公园、学校和居民小区举行,让市民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月光下的“民俗体验”
昨今两日,“我们的节日——上海旅游节唐韵中秋”赏月诗会在上海桂林公园举行。走进桂林公园,首先映入游客眼帘的是一条几十米长的走廊,两边挂满了红灯笼,呈现出一派喜庆的过节景象;在九曲长廊,上千条灯谜高高悬挂着,微风吹过,徐徐飘动……明月之下,近千名市民走进公园,在桂花飘香、月影妩媚的楼台亭阁间,体验各种中秋民俗活动。
灯影朦胧胧,竹子节节高,写上祝福语,祈愿家团圆。草坪上,身着汉服的志愿者正在引导孩子们书写自己的心愿,系在竹枝上,体验2000年前的中秋习俗——“树中秋”祈心愿活动。随后,志愿者举着竹枝在公园内巡游,念着祝颂词:愿月长圆、祈人长聚……相信心愿条被月光和灯笼的光晕同时照射,就可以帮助祈福人实现愿望。
传统文化要代代传承
穿上袄裙,绑上带子,33岁的陈小姐穿上素雅汉服,一旁4岁的儿子直夸“好看”。中秋节假日期间,上海古猗园推出免费试穿汉服活动,市民游客可以在鸢飞鱼跃轩穿汉服玩“复古趴”。陈小姐告诉记者,她知道古猗园在中秋期间有民俗活动,特意带孩子来体验,希望传统文化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小孩子不接受填鸭式讲解,最直观的感受会让他记忆深刻。”
园方工作人员表示,举办免费试穿汉服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市民游客体验汉服的魅力,为此他们准备了30多套衣服,供游客选择。在古猗园古典园林风景衬托下,游客穿着“仙仙”的衣服,或低头浅笑,或倚栏眺望,拍得不亦乐乎。
撕纸剪纸、扎染织绣、编草帽做彩灯,VR环游中国,甚至还有现场制作月饼、南翔小笼……昨天,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行走中的传统文化”上海市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系列活动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交流活动在淀山湖畔举行。来自全市16个区,共计57所学校,800余名师生怀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在东方绿舟共迎中秋。
今夜明月邂逅传统文化,古意融合新风,让这个中秋韵味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