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补”陪伴中国海军迈向深蓝
石宏 张韶华
▼ 中国901型补给舰首舰“呼伦湖”号入列服役 图VCG
◀ 中国901型补给舰首舰“呼伦湖”号服役仪式
■ 905型补给舰“洪泽湖”号挺进深蓝
■ 908型补给舰“青海湖”号
▼ 中国901型补给舰首舰“呼伦湖”号的补给门架特写 图VCG
■ 903型补给舰“千岛湖”号出航执行任务
▶903A型补给舰“洪湖”号
  ◆ 石宏 张韶华

  9月6日,被誉为“中华补给第一舰”的“洪泽湖”号综合补给舰在服役38年后光荣退役。而在该舰身后,是更多新型综合补给舰的服役。正是这些被军迷们昵称为“大补”的后勤保障舰加速入列,支撑起了中国海军越来越强的远海作战能力。

  905型 解决了“有无”

  20世纪70年代初,为配合中国远程火箭全程试验工程,中国海军要向南太平洋派出庞大的海上测量与护航编队。由于火箭落点距离中国本土3300海里,执行回收任务的海上编队往返距离接近7000海里,仅依靠舰艇自身续航力远远不够,因此提供伴随补给的补给舰就显得必不可少。

  7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建造第一代两万吨级综合补给舰——905型,最早建成服役的是X615舰,后更名为“丰仓”号(随后更名为“鄱阳湖”号),1979年12月交付东海舰队;二号舰是X950,即后来的“海仓”号,1980年1月交付南海舰队;三号舰是X575,也就是刚刚退役的881“洪泽湖”号,1980年12月交付北海舰队。1980年5月18日,两艘905型舰跟测量与护航编队驶向南太平洋,航行途中,共进行十多次补给作业,为火箭全程试验任务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905型舰主要补给燃油、桶装滑油、淡水和部分冷藏食品,舰体中部安装有两座液货补给门架和一座固货补给门架,舰尾还设有飞行甲板和一套纵向补给装置,可在复杂海况下进行“两舷三站四向”立体补给。具体到“洪泽湖”号,它先后航经三大洋五大洲、出访26个国家29个港口。2002年,“洪泽湖”号历时132天,总航行33000多海里,创下“首次环球航行”等16个中国海军纪录。2009年,“洪泽湖”号历时92个昼夜,跨越69个纬度、169个经度,安全航行2.5万余海里,谱写了中国海军舰艇单程航行时间最长、航程最远的历史新篇章。

  不过,905型舰问世较早,整体技术并不先进,像补给装置只采用较简单的重力传输技术,即依靠补给装置自身重力,带着油水软管滑向受补舰船的对接装置,供油压力小、输油量和干货传送量也低,整体补给效率不高。

  908型 首次尝试大型化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从乌克兰未完工的伊奥蒂级大型补给油船,再自行续建成第二代综合补给舰,这就是908型,它初名“南仓”号,后更名为“青海湖”号。

  该舰满载排水量3.7万吨,最大物资装载量为2.3万吨,采用了引进的干、液货补给装置,舰体中部设有两座双向液货补给门架和一座干货补给门架,共有八个液货补给站和两个干货补给站,其中干货补给装置除了补给传统物资,还能补给弹药,这在中国海军补给舰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外,该舰的补给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液压张力补偿”技术,可根据补给舰与受补舰之间的钢索拉力,通过计算机精确控制实时钢索张力,使之受力保持恒定,提高了恶劣海况下的横向补给安全性。它的舰尾有飞行甲板和机库,可起降一架直-8直升机,具有比905型舰更强的垂直补给能力。

  中国海军使用后发现,908型舰的补给能力几乎相当于两艘905型舰,补给效率和速度也快了好几倍。但该舰有个短板,就是航速过低,只有16节,无法跟上水面舰艇编队的正常巡航速度,导致其巨大的补给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901型 航母编队“奶妈”

  这几年,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逐渐形成战斗力,标志着中国海军装备发展开始从原来以驱护舰编队为核心向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模式转变,因此以驱逐舰、护卫舰为主要补给对象的前几代补给舰都难以满足航母编队的补给需求。要知道,即便是常规动力航母编队,所需补给物资都要高出驱护舰编队数倍,对补给作业提出新的要求。

  为满足航母编队的海上补给需求,中国海军在2017年9月入列了最先进的901型综合补给舰首舰“呼伦湖”号,该舰满载排水量高达4.5万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海军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的“超级大补”。

  该舰不仅装载补给品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补给速度也比903/903A型高出一倍。901型舰在右舷侧设有三个补给站,左舷侧设有四个补给站,多出的一个补给站主要是为配合航母右舷补给,能够同时为航母提供各类干货、液货、弹药补给。此外,901型舰还装有903/903A型所没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统筹补给物资的存放位置、补给计划的制定、执行过程的监督、出现问题的处理、任务完成后的信息上传等,使补给效率进一步提高。

  鉴于901型舰的重要性,中国海军还为其装上四门国产6管30毫米近防炮。这样一来,901型补给舰具有较强的自卫火力,可减轻航母编队的防空压力。

  903型 借鉴外贸舰经验

  随着21世纪中国海军发展步伐加快,航迹逐渐拓展到深蓝远海,对综合补给舰的需求更大。有鉴于此,中国推出第三代综合补给舰,即903型。值得一提的是,该舰继承了中国出口泰国海军的“锡米兰”号补给舰的相关设计与工程经验,因此技术水平相当高,能够媲美西方先进补给舰。

  903型是两万吨级补给舰,最大航速达到19节。它并未过分强调补给品装载量和补给点数量,而是着重提高平台性能、补给品种类、补给效率等方面。舰体中部装有一座双点液货补给门架(左右共四个补给点)和一座干货补给门架,并采用计算机控制的自适应“液压张力自动补偿”技术,可保证在五级海况下实施横向补给作业。舰尾可起降一架中型直升机,具备垂直补给能力。

  2008年,中国海军首次开赴亚丁湾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903型舰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亚丁湾距离中国本土达数千海里,而且每批护航编队的任务时间均长达三四个月,再加上没有可供中国海军停靠和补给的港口或基地(最初几年就是如此),所以护航编队所需各类补给品全靠伴随的903型舰提供。这样一来,最早服役的两艘903型舰在中国海军头两年护航行动中超负荷运转,每艘舰的部署时间甚至长达七八个月,以“换人不换船”来保证任务的持续性。

  903A型 更加现代化

  以亚丁湾护航为代表的远海活动逐渐常态化,中国海军对远洋综合补给舰的需求快速增加。2011年,中国启动了903A型综合补给舰的建造计划。该舰以903型舰为蓝本,吨位从903型的2.05万吨增加到2.3万吨,增加了补给品的携带能力,其中航空燃油和弹药的携带能力比903型增加30%以上。903A型舰还加强了医疗功能、采用更大的机库、进一步完善补给装置的可靠性、提高物资补给效率。此外,903A型的电子设备、武器系统、通信系统等也进行了升级。

  目前,中国海军已入列服役多艘903A型舰,使中国海军的远海补给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7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1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大补”陪伴中国海军迈向深蓝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1“大补”陪伴中国海军迈向深蓝 2018-09-24 2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