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告诉你真实的“腔梗”
付剑亮
  很多患者因为头痛头晕等不适,到医院就诊,做脑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诊断报告结果是“腔梗”或者“脑缺血灶”,导致患者很紧张,一是错误地认为自己脑梗了,二是担心自己会得阿尔茨海默病。实际情况如何呢?

  ■ “腔梗”究竟是什么 

  “腔梗”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简称,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病灶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mm。多发生在脑的深部,尤其是基底节区、丘脑和脑桥等部位。

  ■ CT或MRI协助确诊

  脑CT或MRI检查都能发现腔梗病灶,MRI检查更为准确。因为CT扫描技术的原因,出现误差的机会较多。如病人存在腔梗,因CT分辨率有限却发现不了;或是将脑血管周围间隙等正常影像表现,误判为腔梗。

  如果病人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是口齿不清、走路不稳等症状,结合CT或MRI(特别是MRI弥散成像)上发现对应部位的脑腔隙病灶,可以临床诊断为腔梗。对于那些没有肢体麻木无力等临床症状,即使CT或MRI提示存在腔梗,严格来讲,不是临床意义上的腔梗,只是影像上发现有腔隙性病灶,可以不诊断为腔梗。

  ■ 腔梗后再发的风险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腔梗发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吸烟和饮酒等,也都是腔梗的危险因素。腔梗虽然临床上症状表现轻微,但是腔梗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几率明显增加。对于多发腔梗和关键部位(海马、丘脑等)的腔梗,因为病灶累及和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纤维,而出现血管性认知障碍。由于腔梗发病的隐匿性,特别是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常常被忽略,不被患者和医务人员重视。对伴有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的中老年患者,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或MRI,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早获益。

  付剑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本版图片 TP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7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1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扫码关注新民康健园官方微信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生活细节是最好的治疗师
辨析四大误区 洗牙不伤牙
告诉你真实的“腔梗”
新民晚报康健园A22告诉你真实的“腔梗” 2018-09-24 2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