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昨又唱响
~~~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昨又唱响
     
2018年10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曲情深意长 重温激情岁月
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昨又唱响
朱渊
■ 林中华担任主持人
■邓玉华演唱《情深谊长》
■ 程志在演唱《延安颂》
■ 索南卓玛在演唱《毛主席的光辉》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东方红,太阳升……”在中国,这是许多孩子学会的第一首歌。昨晚,冯秋生执棒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集结林中华、程志、邓玉华等歌唱艺术家共同带来的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为国庆献礼。

  这部诞生于54年前的红色经典,再度唱响依然有着让人澎湃的力量,涌动起人们心中的红色浪潮。有年逾八旬的老者拄着拐杖、在孙辈的搀扶下来聆听这部史诗,他直言:“《东方红》中每一首歌、每一段旋律都让我们激动不已,这样的红色经典应当常演,也能让孩子们不要忘却父辈曾经历了怎样的年代,才有现在的美好生活。”

  回首激情燃烧的岁月

  1964年的国庆,世纪经典《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这部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集结了3500多名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共同参演。曾参与那场演出的女高音歌唱家邓玉华感慨:“《东方红》不仅是一部壮丽辉煌的中国革命音乐舞蹈史诗,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国最具权威、最杰出的词曲作家智慧结晶的经典巨作。”当年,这部作品首演后连续上演了14场,场场爆满,盛况空前。

  《东方红》之所以能盛演不衰,在于它将艺术性和真实性巧妙融合。这部文艺巨作,在创作排练过程中,并未因“诗”而废“史”,而是以一种严谨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准确把握了“诗”与“史”的审美表现关系,以“诗”证“史”,“诗”“史”互见,从而使作品准确深刻地传达出一份厚重而苍凉的历史追怀感,以及获得胜利后的欢欣和满足。

  昨晚演出的《东方红》主要展现的是音乐史诗部分,当年演出场景及部分经典影片的片段被浓缩剪辑以多媒体影像的方式呈现。现场,不但革命颂歌《东方红》唱热了观众的心,《情深谊长》《松花江上》《南泥湾》《赞歌》《保卫黄河》《歌唱祖国》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被逐一深情演绎,这些革命艺术歌曲以其隽永的魅力被代代传唱,也将人们重新带回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旋律奏响时,观众不约而同地随着节奏鼓掌,并激动地跟唱,整个剧场回荡着熟悉的旋律、澎湃的歌声。

  再唱一曲《情深谊长》

  值得一提的是,昨晚的演出阵容星光熠熠,不少曾参与原版《东方红》演出的艺术家们也欣然加盟。朗诵艺术家林中华担任了整场演出的主持人,76岁的女高音歌唱家邓玉华着一身彝族服装,深情演唱了那首曾触动无数人心弦的《情深谊长》。

  “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长征不怕路途遥……红军走的是革命的路,革命的花儿开在咱心窝。”昨晚,邓玉华的演出虽不似青年歌唱家那般嘹亮,却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那是饱含深情的演唱,更能触动人心。

  距离邓玉华在《东方红》首演时初唱这首歌至今,已有逾半个世纪的时间,这首《情深谊长》也被她演绎了上百次。隔着漫长的岁月回望,邓玉华依然记得当年拿到谱子那一刻的“怦然心动”,而至今唱起这首歌,她都还能找到初唱时的那份感动。

  昨晚,在化妆间接受采访的她说起这首歌,仍会有泪情不自禁地湿润眼眶,她说:“每当唱起这首歌就会回顾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忆起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有多来之不易。身为歌唱家,我走过世界十多个国家,但无论在哪里,最牵挂的永远是祖国大地。”

  为配合歌曲情境,每次演唱这首歌,邓玉华都会穿上这套彝族山区的人们特别按她的年龄定做的彝族服装,而事实上,她自己是满族人。身为少数民族歌手唱起这首道出少数民族心声的歌曲,邓玉华说:“我们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身在这个大家庭中,感觉特别温暖。”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科创上海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公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6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一曲情深意长 重温激情岁月
国庆艺术之旅寓教于乐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09一曲情深意长 重温激情岁月 2018-10-02 2 2018年10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