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嘉定的朱先生退休多年,看到“首辆桑塔纳轿车在上海落地”的老照片,感触很深。“我以前就在轿车生产线上干过。记得几十年前,领导做报告时说,大家努力工作,将来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桑塔纳,我们还当他吹牛呢。看看今天,国内外各品牌汽车满大街跑,发展速度太快了。”
看到“第二粮店”的招牌,65岁的李建民和家人热烈讨论起来。“那时买米、油、面都要凭票。邻居遇到会互相问候‘领票了吗’?还有这个老虎灶,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认得了。但对我们来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老父亲跟我说泡壶水一分钱,我说是一角钱,时代不一样嘛。现在的时代更加不一样啦。”一番话,引得一旁的年轻人纷纷拍照留影。
享受美好生活之余,留存、回顾昔日的烟火之气,依然会让人感受温暖……改革开放40年,生活细节逐一被改变,又永久留在回忆中。在一些今昔对比的展板照片中,许多市民感叹上海城市面貌变化,生活品质实实在在地提升了。“阿拉老早住在大洋桥,有名的‘下只角’,身份证上的地址是地梨港路,现在这条路都找不到啦。恒丰北路桥旁的棚户区全没了,换成了新楼盘。”60岁的赵晓梅动情地说,她和老邻居们搬去了宝山的新小区。“附近有公园、医院、地铁,两室一厅,老夫妻住住交关好。”
值得一提的是,从沪市老八股、买电视机、挤公交车等历史瞬间,到东海大桥、滨江步道、特色小镇等沪上新景,照片均出自新民晚报记者的镜头。光影之间,记录下城市点滴改变。
大学生观众对展览中的“大国重器”最感兴趣。从世界最大12000吨自航全回转起重船、圆筒型浮式生产储油船天马望远镜、彩虹鱼全海深(11000米)载人潜水器,到我国首款具备一子级定点垂直返回能力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CR929宽体客机,众多科技项目让大家倍感自豪。
长假里,这场展览也成了小学生开展小队活动的热门目的地。孩子们自发组队,认真观展。两名小学生拿起手机拍下了照片中陆家嘴的全景图。“以前上海最高的建筑是东方明珠,现在是上海中心,暑假作业有一项内容就是统计30年上海的高度变化。这张陆家嘴的照片,太美了。”
在展览设置的留言板上,“生活在上海很幸福”“改革开放,改变了城市面貌,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身为中国人,很自豪”……观众纷纷留言,祝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