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越来越会笑了
“没有观众的笑声,喜剧是不存在的。”早期是最火爆的小品演员,如今身兼喜剧导演与演员,陈佩斯对每一场演出都是认真的。在他看来,喜剧是由台上台下共同完成的艺术,而一部喜剧最尴尬的境遇便是“使了老劲抖出了精心设计的包袱和桥段,但是台下静默一片”,“那真是要了老命,这让演员站在台上比死了还难受。”
就像看京剧要掌握叫好的节奏,听交响要认准鼓掌的时机,观喜剧也要识得“笑的艺术”。自首部喜剧《托儿》到如今的《戏台》,在陈佩斯看来,现场观众的“笑声”也反映着人们在生活和思想上的进步。
陈佩斯说:“《托儿》诞生于2001年,那时候不论南北,剧场里的笑声明显都是粗犷的男声,远胜窃窃低笑的女声。”近20年几部喜剧作品巡演大江南北,陈佩斯发现这底下的笑声分贝率明显提高,最让他觉得难得的是:“女观众不再是捂着嘴压低声音笑,而是同男观众一样放开了哈哈大笑。”这一点在百年来总领风气之先的上海表现得尤为明显,而这在陈佩斯看来才是真正的时代进步、思想解放。
喜剧是门严肃的艺术
《戏台》是陈佩斯和杨立新在喜剧领域的首度合作,而两人之所以能连续演两百场还不散伙,都源于一份对喜剧的尊重和敬畏心。
不论是舞台剧还是电视剧,每年送到杨立新手里的剧本络绎不绝,其中不少都宣称自己是“喜剧”,杨立新说:“有些看得我都想哭,因为太不好笑。”他直言,现在很多人对喜剧存着误区,总觉得本子写成什么样无所谓,“喜剧嘛,只要找几个喜剧演员来抖几个包袱,就成。”而这恰恰是谬误:“喜剧需要严密的逻辑结构,每个笑点都是剧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水到渠成,好的喜剧光看剧本就能让你乐翻,演员二度创作应该是添彩。”可惜的是,喜剧在中国的发展尚在初级阶段,好本子可遇不可求,杨立新说:“《戏台》是难得拿在手里翻翻就能笑得停不下来的好本子。”
当然,陈佩斯对喜剧的虔诚和敬畏更是有目共睹,他总说:“喜剧就是我的信仰”。据介绍,至今陈佩斯在登台前都保留着一些充满仪式感的“小习惯”,譬如刷牙。而前几年更是要“沐浴更衣”、“虔诚祝祷”,才敢上台。
据悉,《戏台》之后,美琪大剧院还将陆续迎来陈佩斯的接班人——陈大愚领衔主演的《托儿》、陈佩斯导演的经典爆笑结构喜剧《阳台》、互动性极强的悬疑喜剧《老宅》。这四部剧目都是陈佩斯的喜剧创作进入戏剧领域发展以来、涵盖了他创作中的起、承、转、合这四个重要阶段的代表性作品。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