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把眉毛修细了,挑高了,精气神就出来了~~~
把眉毛修细了,挑高了,精气神就出来了~~~
把眉毛修细了,挑高了,精气神就出来了~~~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眉毛修细了,挑高了,精气神就出来了
蒋铁骊:瑞芳大姐一直在朝我们笑
孙佳音
  1978年,上影演员剧团领导班子调整,团长张瑞芳,支部书记兼副团长铁牛,副团长秦怡、白穆。此后几年,在团长张瑞芳的带领下,演员剧团参加拍摄的电影包括《于无声处》《从奴隶到将军》《苦恼人的笑》《庐山恋》《等到满山红叶时》《天云山传奇》《小街》《牧马人》《泉水叮咚》《女大学生宿舍》《大桥下面》《小小得月楼》等等,这是一代上影人最激情热血的光辉岁月。

  也是在张瑞芳任团长期间,1982年,演员剧团从大木桥路迁至武康路395号,在这幢白色小楼里,留下刻苦排练的身影,也留下无数的经典银幕形象。

  36年后,张瑞芳老师笑意盈盈地,“站”在武康路395号小院的深处,见证这个走过65年历程的剧团,重新出发。

  “你看这个眉毛,最早我按照真实比例做的,但感觉出不来张瑞芳老师干练的性格,她是老团长,带领大家在改革开放初始干革命,得有气魄。”蒋铁骊(见图)告诉记者说,“还是后来,佟瑞欣(上影演员剧团现任团长)给我做了一个挑眉的表情,我忽然有了灵感,把眉毛修细了,挑高了,人物的精气神就出来了。”

  但另一方面,大家熟悉的张瑞芳大姐又是亲切的,“所以气质上既有‘李双双’的干练、犀利,也有温和善良,但又不能做得太柔美,这个平衡点并不好找。”作为成熟的雕塑家,蒋铁骊在创作后期,几乎改掉了最初人物的下巴和牙齿,“现在你看,瑞芳大姐一直在朝我们笑,特别亲切。”

  经过几个月的不断修改和打磨,中年张瑞芳终于笑着“站”在了秋天的阳光里。“要感谢上影演员剧团,他们不仅给我这次创作的机会,而且非常信任和尊重雕塑家的表达,这对雕像的创作和最终效果的呈现,也是非常重要的。”蒋铁骊说。

  秋日的阳光里,张瑞芳穿一件旗袍,系着领口,精神抖擞,温暖而亲切地看着这个小院和她也曾经工作过的小楼,“总体来说,这个雕像,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蒋铁骊笑了,他说如果能用这样一尊雕像帮助大家重温、定格往昔的美好,并且激励演员剧团走向更灿烂的未来,他觉得很荣幸。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都市小区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ZF01版:中缝4-21
这15分钟我们等了15年
“二连冠”购票胸有成竹
蒋铁骊:瑞芳大姐一直在朝我们笑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5蒋铁骊:瑞芳大姐一直在朝我们笑 2018-10-11 2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