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网上传来一条激荡人心的新闻。
10月9日,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发布消息:2018年基频激光反射薄膜元件激光损伤阈值国际竞赛中,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中科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薄膜光学实验室研制的激光反射薄膜元件第三次折桂,损伤阈值高出第二名20%。
专业术语可能令普通人头疼。没关系,让我们再重新表述一次:一支没有任何学术荣誉“帽子”的研究团队,面对西方的技术封锁,凭借执着的工匠精神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斗,从跟跑、并跑,终于在国际范围内的激光薄膜损伤阈值提升竞争中实现超越,领先全球。
要知道,这一薄膜元件是高功率激光装置的核心元件之一,主要应用于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以及航空航天等使用激光器的领域。
技术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突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多么熟悉而又热血的记忆。新中国崛起之路,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突破中不断往前延伸。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算盘计数到超级计算机领先全球,从绿皮火车到高铁纵横,还有量子通信、基因测序、人工智能、超级钢、可燃冰……今天,中国每一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都不是轻易得来;每一顶桂冠上,都烙印着奋斗。
奋斗之路,也是寂寞之路,艰辛之路,牺牲之路。69年许国,无数先辈立下凌云之志,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北斗”导航高级工程师谭述森教授经常教导年轻的学生:我们国家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沉沦之后,今天虽然走上了民族复兴、强国兴军的康庄大道,但是国防现代化建设任务仍然艰巨。世界主要大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拼搏,才对得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为了完成“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的誓言,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带领着28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学家成立了导弹核潜艇小组,从此人间蒸发30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此生没有虚度,纵使背上了‘不要家’的骂名,但是一生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此生无悔!”
还有马伟明院士,历时5年,攻克43项核心技术,电磁弹射、电磁阻拦、电磁炮、全电推进,无轴泵推等,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人们永远无法忘记他掷地有声的话语:“哪怕少活十年,也要攻下特种电力技术难关!”
奋斗者不只在科技领域。共和国的记忆中,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的焦裕禄,有“四有”干部的楷模谷文昌,有航空报国因公殉职的罗阳,有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兰辉,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有守岛卫国32年死而后已的王继才,有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邹碧华……他们每一个,都是熠熠生辉的楷模,前行路上的灯塔,永不过时的标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他也多次为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点赞。今年3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深情地说,“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物竞天择,自胜者强。个人需要奋斗,民族需要奋斗,城市需要奋斗,国家需要奋斗。当前,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宏伟蓝图化作生动实践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既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也是一个关键的空间点:放眼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正走向共赢共享世界舞台的中央;回望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正迎着激流险滩重新出发,唯弄潮儿勇立潮头。
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更需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有人说,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城市表达。2017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GDP破3万亿元的城市。站在这个历史高位上,上海距离世界城市版图中心渐近。未来如何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上海提出一个新命题——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并将其作为实现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目标的集中体现、核心任务和必由之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的这段话,用在当下仍不过时。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