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演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演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演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故事有你我的成长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演
吴翔
图1
图2
图3
  话剧《许村故事》(剧照 见图2)聚焦“城中村”改造与建设的问题;话剧《生命行歌》(剧照 见图3)着眼安宁疗护题材,首次关注“死亡质量”;沪剧《小巷总理》聚焦市井生活,生动描绘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的点滴。值得一提的是,一部由80后编剧团队制作的话剧《星期日工程师》(剧照 见图1),通过当年的“韩琨事件”,折射出大时代的变迁给小人物命运带来的改变……

  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集结了多部以上海为创作背景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这些作品,都有你我成长路上的影子。

  工程师命运的变迁

  新时代的年轻人,坐享改革开放成果,拥有丰厚物质条件。但社会的变革和演进,都不会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艰辛的努力,付出一定的、甚至是沉重的代价。

  《星期日工程师》的故事就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上海,一个工程师在接受社办企业的聘请之后,利用星期日的休息时间,从市区乘车、摆渡、再换乘长途汽车,辗转奔波,赶到社办工厂,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精心研究并开发出新产品,不仅帮助一家濒临倒闭的社办企业起死回生,还为国家填补了一项技术空白。这家社办企业为了报答这位工程师所做的贡献,先后给他发放了报酬、奖金3400余元。

  然而,在那个刚刚粉碎“四人帮”,人心与社会风气乍暖还寒的时代,这居然成了他“收受贿赂”的罪证。上海的一家检察院还动了真格,以所谓“受贿罪”对这位工程师“立案审查”,差点搞得这位工程师家破人亡。这便是上世纪80年代曾经轰动全国的“韩琨事件”。后因基层党员干部刘正贤、正直记者谢军等坚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万难、大胆坚守,最终使韩琨洗刷冤情。《光明日报》的仗义执言也迎来了社会的剧烈反响,“星期日工程师”这一划时代的新称号又一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令众多知识分子及改革的先锋们大呼畅快。历史是一面镜子,能清晰折射出时代进步的脚印、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轨迹和改革开放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累累硕果。

  关注热点以人为本

  除了《星期日工程师》之外,另外几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也都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回应。

  作为国内首部关注安宁疗护题材的话剧,《生命行歌》取材于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以病房中形形色色的老人作为主角。80岁“戏痴”刘子枫高龄复出担纲、“富贵嫂”刘敏用江南评弹彰显海派文化特色,该剧通过“天、地、人”为概念的舞美设计来吟唱绝美“天鹅之歌”。

  旧区改造和养老问题在近年来都是老百姓密切关心的话题——话剧《许村故事》取材于上海市闵行区许浦村“城中村”改造的故事,表层写拆违治理脏乱差的环境,深层则反映许村民众在“利益”面前的选择。还有沪剧《小巷总理》以上海市长宁区虹储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朱国萍为原型,社区作为舞台,关注社区邻里关系。这几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不求恢弘壮阔,都聚焦生活中的平凡人,在艺术创作中提纯生活,又通过艺术表现来滋养生活。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09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公告
   第A13版:公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资讯/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上海故事有你我的成长
“秋是第二个春”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广告A17上海故事有你我的成长 2018-10-12 2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